外來入侵種來襲 餉潭國小師生攜手解決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外來入侵種來襲 餉潭國小師生攜手解決

2014年10月13日
本報2014年10月13日屏東訊,洪郁婷報導

「那是什麼光,怎麼如此刺眼?」屏東縣餉潭國小教導主任湯奇霖一日走在校園內,一陣刺眼強光使他睜不開眼,原來是追日型太陽能板所反射的光,追日型太陽能板會隨太陽位置不同而改變角度,白天面向校園對面的桃花心木林,那裡是貓頭鷹(領角鴞)的棲息林。湯奇霖老師忍不住心想,白天正是貓頭鷹的休息時間,太陽能板的光是否會影響到他們?

《貓頭鷹潔莉塔睡不著》

生活在桃花心木林的貓頭鷹,不時會飛到附近的餉潭國小校園內,這樣的特色讓餉潭國小將貓頭鷹充分融入校園內,四處可見學生們創作的牆壁裝飾、馬賽克拼貼等貓頭鷹作品,近年還推出由學生與老師合作的貓頭鷹故事繪本,第一本繪本《貓頭鷹潔莉塔睡不著》的故事,就是湯奇霖老師擔心太陽能板光影響貓頭鷹作息為發想。

餉潭國小校園內除了有貓頭鷹出沒,更有大冠鷲、台北赤蛙等保育類動物,豐富的生態資源,加上湯奇霖老師過去研究發現教科書對外來種談論不夠深入,決定將這與生物多樣性密切相關的重要議題,與陳建志、蔡佳霏、湯奇霖、謝勇圳等老師一同設計成教案「來自異鄉的外來(入侵)種-Now and Future」,希望讓學生們更加了解外來種與環境之間的問題。

當最愛變成唯一

校園內台北赤蛙與亞洲錦蛙解說牌這份教案主要針對國小高年級學生設計,透過簡報、影片、學習單等教學引導學生認識外來種,並進一步的教導學生區分外來種與入侵種的不同,再透過議題辯論方式,讓學生深入思考外來種的利與弊。此外,還帶領學生實地踏查,移除社區中的小花蔓澤蘭、檢測社區水質,並捕捉、觀察校園內的外來種亞洲錦蛙。

湯奇霖老師表示一開始教導學生外來種議題時,學生非常困惑,因為大部分學生家裡務農,種植的鳳梨、芒果其實也都是外來種,學生不能理解外來(入侵)種的問題是什麼。於是他讓學生試著想像「當你的最愛變成唯一,那會是什麼模樣?」如果有一天,鳳梨變成了入侵種,導致其他水果都消失了,只剩下你最愛的鳳梨,這樣好還是不好?學生這時才逐漸明白,外來種與入侵種間的區別,也了解到入侵種對生態平衡造成的威脅。

學生展創意 化危機為轉機

餉潭國小校園內有許多亞洲錦蛙,亞洲錦蛙皮膚有毒性,幾乎沒有天敵,因此嚴重威脅本土蛙種的生存空間。不過學生幾乎人人都練會一身抓亞洲錦蛙的好功夫,原本害怕的也慢慢練會,並知道該如何抓才不會傷害到牠,還會回家告訴家長,這種青蛙具有毒性不能食用。湯奇霖老師笑著說,現在學生午休時間不睡覺,都吵著要幫忙補捉,最高紀錄是曾在一個樹洞抓到30幾隻亞洲錦蛙。

為讓學生了解外來入侵種部不全然只有壞處,甚至可以化危機為轉機,因此設計學習單讓學生發想未來能如何利用外來種?陳建志老師表示這是教案中學生給他最多回饋的部分,學生們的創意將小花蔓澤蘭製成植物染服飾、馬纓丹製成神奇草藥貼布,福壽螺變成相框的美麗裝飾及保養面膜,這些都使他驚嘆學生們的無限創意。

環境教育 從認識校園開始

自97年開始,湯奇霖老師便將環境教育帶入校園中,他帶著學生進行夜間生態觀察、賞鳥、認識校園內的動植物,現在學生只要看見不認識的動植物,都會拿去問他。不過,最讓他印象深刻的是,有次畢業後的學生在家附近看見東方角鴞,村子的人不知道是稀有鳥類,差點意外射殺,學生急忙阻止並帶回學校詢問,這位畢業已久的學生,還為學弟妹們上了一堂精彩的貓頭鷹教學解說課。

餉潭國小透過在地豐富生態優勢,藉由教案設計成功帶入全球化議題,讓學生清楚了解外來種的美麗與哀愁,並更加認識校園內的物種與生態環境,也成功提升學生對學校、社區土地的情感與認同。而未來希望能結合社區力量,讓環境教育發揮空間更加廣大。

※ 本文轉載自環境通訊網

作者

洪郁婷

環保不只是一種生活風格,而是一種普世價值,比如說人權、自由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