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教中心整合在地資源 北中南東各有千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環教中心整合在地資源 北中南東各有千秋

2014年11月03日
本報2014年11月3日台北訊,古國廷報導

行政院環保署於今年分別成立北區、中區、南區、東區4個環境教育區域中心,1於臺北市立大學舉辦成立第一年聯合成果發表會,發表區域資源整合等初步成果。

北、中、南、東環境教育區域中心成果發表會座談

環境教育令人望之卻步? 各方巧思活化運用

「『環境教育』中的『環境』讓人感覺是某種專業,而『教育』讓人聯想教條而望之卻步,如何能讓大眾接受?」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葉欣誠在成果發表會上向聽眾提問。

葉欣誠認為,《環教法》的通過是助力也是阻力。阻力一方面是包括法定公務員在內的400萬民眾,皆需接受環教課程,有些人是因被迫接受環境教育而抗拒;另一方面則是大多數人將「環境教育」視為學術名詞而疏遠。而企業界則對環境教育帶有矛盾情結,既想在企業社會責任有些成果,卻又不知如何著手。

於是環保署欲借重大專院校的專業,與臺灣師範大學、臺中教育大學 、高雄第一科技大學及國立東華大學合作,分別成立北、中、南、東環境教育區域中心,期待整合台灣各區產、官、學、民間團體和社區等資源,嘗試讓環境教育跳脫專業學術框架,以務實行動實際解決環境問題。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副署長葉欣誠參與環教區域中心成果發表

結合產、官、學 民團、企業申辦環教場所

以北區環教中心為例,合作夥伴除了台大、師大及北市大等院校和地方政府機關,還包括荒野保護協會、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和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等民間團體。而每月亦定期舉辦會議,討論生態城市和海洋保護等各類環境議題。東區環教中心則擁有獨特自然資源,發展出在地特色的環教社群,其中包括有機農業社群、原民農藝、飲食文化與食農教育等社群。

中區環教中心則包括大學院校、縣市環保局、國家公園、NGO和民間企業等46個單位組成。另協助台塑麥寮場生態園區、台塑企業文物館、友達光電台中廠區、郭元益糕餅博物館、中油公司出磺坑和明道大學等企業和學術單位,申請進行環境教育設施場所和環教機構認證。

南區環教中心在地社群網路,除了包括高雄師範大學、澎湖科技大學、高雄海洋科技大學、科學工藝博物館、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等公家單位,亦有佛弟子協會、一貫道神威天台山天台聖宮等民間團體加入。另執行日月光集團企業社會責任高雄場專案計畫,並與日月光半導體公司等單位合作永續發展中心。

※ 本文轉載自環境通訊網

作者

古國廷

願化作土,去成就一片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