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能讓宜蘭發展成台灣本土繪本重鎮,並將在地故事經新生代繪者創作後站上世界舞台,以宜蘭自然生態為主題的蘭陽繪本創作營,在宜蘭縣政府文化局主辦、小魯文化承辦之下,於9月正式開課。30名學員歷經6週課程,於上週六(8日)發表小組和個人繪本作品。
翻過重重《枕頭山》 一圓繪本夢
「孟孟實在太會作夢了,像開火車的夢、當老師的夢,他沒有告訴別人,因為孟孟越來越擔心,不知道時常作夢好不好?他越來越不快樂,但是卻做了更多的夢。於是他決定前往枕頭山,那夢住的地方。」
「他在那遇到了甜甜夢、笑笑夢和美麗的飛飛夢。孟孟問:『朋友都叫我做夢大王,他們是不是在譏笑我?』飛飛夢回答:『孟孟,如果有一天,你很認真地完成你的夢,哪怕只有一個,他們也就不會笑你了。』」
以上節錄作家李潼為宜蘭枕頭山所創作的故事《枕頭山》,經其夫人祝建太改寫後,由蘭陽繪本創作營學員共同創作的在地繪本。
營隊舉辦之初,宜蘭縣政府即言明欲扶持新生代作家站上世界繪本的舞臺。小魯文化執行長沙永玲表示,在出版業30多年,發現資深生態繪本作家何華仁、邱承宗等人作品完全不輸日本作家,但是近幾年韓國繪本卻已經超越台灣。而在日本出版業進入中國大陸之後,協助中國繪者運用水墨畫創作的繪本,品質非常不錯。
而在這樣的焦慮之下,促使小魯文化有了繪本學校的發想,將資深繪本作家的經驗傳承下去,帶領著台灣新一代創作者們,避免在黑暗中摸索,而在世界繪本之林站穩腳步。
也許是巧合,卻跟《枕頭山》的結尾不謀而合。這群人很認真地,想要完成他們的夢,哪怕只有一個,卻也沒有人會笑他們了。
寫自己的家鄉 畫自己的繪本
小組作品分為3組,文本分取自宜蘭作家林煥彰的作品《山那邊》、《遇見心中的一條河》,以及已故少年小說作家李潼的作品《枕頭山》,各別以北宜公路、冬山河,以及枕頭山這3個宜蘭地景為創作藍本。
「我家就在冬山河出海口旁邊,每天散步活動都會經過,當知道小組創作以冬山河為主題時,真的很開心,」《遇見心中的一條河》的小組學員何淑芬分享,2003年學畫時,當時老師就建議她以身邊事物為主題創作,她便開始跟冬山河附近街坊的鄰居聊天,聽他們講古。而想要把這些故事做成繪本的急迫感,促使她參加這次營隊。
參加這次營隊,卻也讓她重新認識家鄉。何淑芬回憶當時實地探勘課程,由文化大學地理系助理教授雷鴻飛的解說,知道冬山河過去的故事和現在的變遷。
另一堂跟著鳥類版畫家何華仁的戶外課,也成為學員吳景萍創作的養分,完成《種下》這部作品。在她的圖文創作之中,清楚看見了蘭陽平原所面臨的現況。
她在介紹中寫道:「記得與何華仁老師一起賞鳥的那一天,老師看著那些佇立在田與田之間的房子,說了這樣的話:『人們因為喜歡這裡的環境而在此落腳,但當蓋起的房子越來越多,鳥不再回來,環境不再似原來的環境,那麼人們為了甚麼留在這裡?』」
這些新生代的繪者們,在資深繪本作家和兒童文學家的引領和傳承之下,正要發光發熱,將心中的感動故事化作現實。而小魯文化則用他們圖像創作及編輯出版的專業,為繪者們砌磚鋪路。
※ 本文同步刊登於環境通訊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