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03月25日
作者:楊育昌;攝影:李進興
在早年,人們習慣稱呼棕扇尾鶯叫「錦鴝」;這個別名和牠們分類地位極不相符,因為牠們屬於鶯亞科,而不像其他的「鴝」是鶇亞科的鳥種。在台灣地區的眾多鳥種當中,棕扇尾鶯體型算是非常的嬌小,身長只有十公分左右,和我們常見的綠繡眼差不多。
隨著季節的更替,棕扇尾鶯的體色會有些許的變化:牠們在繁殖季時背部大致為暗褐色具有幾條黑色的縱斑;腰部為黃褐色、尾巴末端為灰褐色;淡黃的臉上有著淡褐色的過眼線、頭頂為黑褐色。到了冬天,牠們的體色則變得較為黯淡:背面黑褐色、頸部為欖褐色、尾巴比夏天時稍長。
棕扇尾鶯飛行時成波浪狀,尾羽展開時呈扇形,這也是牠們名號的由來。牠們的習性和我們之前介紹過的「半天鳥」小雲雀有幾分類似:也喜歡飛行在半空中,並不時發出「戚察、戚察」的叫聲。棕扇尾鶯經常出沒於開闊的草原、稻田及開墾之山坡地帶,在台灣的平原地區,算是常見的種類。雖然牠們常在空中展現歌喉,也不時地穿梭在草叢間覓食,甚至停棲在草莖上鳴叫,但是不仔細的尋找,還是很容易地就忽略這群「迷你級」的小歌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