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阿河之死 看歐盟如何運輸動物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從阿河之死 看歐盟如何運輸動物

2014年12月30日
摘錄自2014年12月29日中央社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河馬「阿河」在重傷無人知的狀況下死亡,凸顯動物運輸需專業知識,絕非1個鐵皮貨櫃就能解決。歐盟對動物運輸有詳細規定,包括休息時間、車廂配備等,都以保護動物為目的。

根據荷蘭動物保護組織「守望動物」(Eyes on Animal)資料,歐洲聯盟自1960年代起訂定法規保護運輸中的動物,將路程長短、氣候、動物特性、路況等各種因素納入考量,以免運輸造成動物驚慌、生病、甚至死亡,如同「阿河」的結局。

首先,駕駛必須取得許可文件,載明動物來源和飼主、出發地及目的地、日期及路程時間,並且在途中紀錄休息點和時間。

同時,車輛外側要有標示註明「內有動物」,並且配備適當的裝載及卸下動物的機具。

有些動物條件不適宜運輸,例如身負重傷的動物、剛出生的幼獸、即將生產的母獸等。

動物也需要休息時間,未斷奶的動物每移動9小時要休息1小時;牛羊每移動14小時要休息1小時;豬隻可連續移動24小時,但必須隨時供水。

另外,若同時運輸1群動物,密集度、箱子的排列要顧及通風等,歐盟都有詳細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