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角海岸植物生態研習記 (一)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書寫

東北角海岸植物生態研習記 (一)

2001年11月25日
作者:李明彥 (靜宜大學生態學研究所)

啜一口清新的海風享受初秋的清涼,十月初的今日,我們一群人在台灣的東北角國家風景區海岸旁滿足的醒來。因受到東北季風氣流的影響,清晨的天空有些灰暗,有時候會飄著綿綿細雨,但宜人的空氣飄散著海的氣息,深呼吸一口,精神為之暢快,緊張繁瑣的情緒和壓力也隨著海風飄散開了。雖然是假日,海岸的清晨只有風與浪的對話,今日福隆遊客中心顯的有些寂靜,沒有觀光區喧鬧的聲音、沒有鼎沸的人潮,也沒有攤販沿街的叫賣聲,只有一位清潔的阿伯拿著掃把的簡單景象。諾大的停車場裡,只停著一輛路過休息的大卡車,馬路上稀疏的車輛偶而劃過沈靜的早晨,寂靜的讓人有些錯覺,彷彿身在一座孤立的小島。這時北迴火車穿過我的視野,拉回我的想像,今晨的福隆給了我和印象中不同的感覺。

我們是一群靜宜大學生態所的研究生,由楊國禎老師帶領著前來認識台灣東北角海岸的植被生態,探討海岸植物的特性和生長環境的關係,以及東北季風對台灣海岸植被的影響。福隆位於台灣東北角海岸,因為海灣地形的關係,使沙粒堆積在岸邊,因此擁有美麗沙灘所形成的海水浴場,而綿延的沙灘更是觀察海岸沙地植物的好地方。幸有蔡同學先前在東北角當過解說員,能為這趟研習活動打理食宿問題,使用管理處的設施,因此能好好享受頓好眠,不用考慮受天候限制,使這趟研習之旅無後顧之憂順利進行。這時蔡同學剛好受東北角海岸國家風景區委託撰寫解說牌,順道請楊老師幫忙勘查解說牌內容及設置地點,於是為期兩日的學習之旅就此展開。

因受到東北季風氣流的影響,天空有點灰暗,沒有熾熱的陽光,又有微風吹拂著,卻是出外做觀察與調查的好天氣。上午8點,我們整裝準時出發,剛一跨出門,楊老師在寒暄之後,就指著庭院的景觀植物-瓊崖海棠,說明海岸植物在保留水分、鹽份侵蝕、海風強烈的吹拂與日光照射所演化出的機制與對策,並提出問題讓我們討論:海岸沙地植物葉子通常為減低水分蒸散而減少面積,為何瓊崖海棠的葉子還如此的大?即將進入秋冬水分將逐漸缺乏的季節,南部海岸的瓊崖海棠的葉子為何卻是常綠?

在我們討論問題的過程中,逐漸修正、拼湊出:植物大葉片能增加面積吸收光能增加光合作用量,這是環境不缺水的特點,而葉厚、葉面有蠟質能防止鹽沫的侵害,這是與海邊環境互動的結果,東亞熱帶區域海岸的植物大都具有像瓊崖海棠這樣的大型、厚而有蠟質的葉子。話峰一轉,轉向東北角當地,在北台灣因受東北季風影響明顯,雖必須面對風雨鹽沫,然海面氣流帶來的雨量使這裡的植物較不為冬季乾旱缺水所苦,如榕樹類就常是構成本區域重要的常綠植物類群之一,且因風剪作用而樹冠歪向一邊,而海檬果生長於山凹或背風區的環境,風與鹽沫的影響比較輕微,葉子較薄。經過討論之後,大家也較能體會到:面對自然環境,並不能單一思考,應做多面向的綜合思考,如風與鹽沫、雨量、沙灘、日照、地形及人為的干擾等等因素,都會涉及植物的特性、分布與植群類群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