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海洋日在即 天柏嵐會員發出淨灘「愛海英雄帖」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世界海洋日在即 天柏嵐會員發出淨灘「愛海英雄帖」

2015年06月01日
本報2015年6月1日新北訊,張淑貞報導

6月8日世界海洋日在即, 身為海島國家,台灣如何表達對海洋的疼愛與關懷?30日,台灣天柏嵐有限公司(Timberland)與社團法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合辦一日志工活動,向Club Timberland會員發出「愛海英雄帖」。

33位會員應聲而至,來到新北市萬里區的國聖埔海灘,彎下腰淨灘,並監測海洋廢棄物。隨後前往慈濟關渡環保教育園區進行實作,學習處理生活中產生的廢棄物,讓垃圾變資源,中止垃圾入海的惡性循環。

志工淨灘身影。攝影:陳孟薇
志工淨灘身影。攝影:陳孟薇

海邊的垃圾 菸蒂佔一半

上午,國聖埔的太陽依然耀眼,人跡罕至的沙灘上,盡是五顏六色、型態各異的垃圾,臭味四溢。半小時的沙灘與河口淨灘工作,志工們清出了230公斤的垃圾,並配合國際海洋廢棄物監測(ICC)的數量分析,瞭解垃圾種類及數量。其中,生活垃圾佔了大宗,數量名列前茅的垃圾分別為:菸蒂、非食品相關塑膠容器(如清潔用品瓶罐)、塑膠瓶蓋、免洗餐具。

名列第一的菸蒂數量約佔了一半之譜,志工們猜測是海邊釣客所為。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工作人員,也是本次活動總籌陳姿蓉則解釋,其實更可能是城鎮地區吸菸的人,一個不經意的小動作,將菸蒂往水溝一彈,於是以「聚丙烯」塑膠纖維為材質的菸蒂,嘩啦啦順著下水道,沿溪流往海洋塑膠濃湯裡加餡添料。

志工從沙灘撿拾回來的垃圾,依序分成可回收與不可回收之後,也特別從中挑出異國垃圾及飲食容器,希望對這些生活廢棄物有更進一步的了解。志工王湘白說,眼前不乏平常喜歡喝的飲料瓶罐,又髒又臭,以後再要買時,想起這個畫面,可能就不想喝了。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陳姿蓉也說,淨灘不是終極辦法,垃圾永遠撿不完。愛護海洋,除了淨灘與監測外,更要從源頭減量,自帶水壺盛裝飲用水。若萬不得已須購買飲料,建議優先考慮材質較單一,較好回收的玻璃、鐵鋁罐類容器,解自己的渴,也減輕環境危害。

異國垃圾與飲食容器。攝影:陳孟薇

異國垃圾與飲食容器。攝影:陳孟薇。

不只是破壞景觀 塑膠垃圾的隱形危害

淨灘後,為使志工更加認識塑膠垃圾對海洋及人體的危害,工作人員在車上播放了《海洋塑化劑》影片。片中說明,塑膠垃圾往往不會只停留在製造地,細小的塑膠碎片隨著洋流環遊世界,與懸浮在海洋表層的多氯聯苯、DDT結合,嚴重影響海洋生態,再透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累積,回過頭來危害人類健康。

志工許豪仁看完影片後,尤其感慨。他為動物們喊冤,對於海洋生物誤食人類的塑膠廢棄物因而死亡,或因纏繞致死,尤其感到不忍。他說,人類身為自然的一部分,應該停止做出這些「可怕」的事情。

淨灘前 淨灘後一家人享受清淨海灘
淨灘前。 淨灘後一家人享受清淨海灘。

垃圾回收實作 減量才是王道

抵達慈濟關渡環保教育園區後,志工們開始進行參訪與垃圾回收實作。慈濟從1900年起響應環保,從社區出發,在各地從事資源回收,號召左鄰右舍共同愛地球,響應慈濟功德會證嚴法師所提出:「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並積極推動清淨在源頭,垃圾不進站的觀念。

志工參與資源回收實作。攝影:張淑貞
志工參與資源回收實作。攝影:張淑貞。

台灣天柏嵐公司活動主辦人沈慧蘭秘書特別強調,資源回收是環保工作的重要一環,廢棄物若未經過妥善回收處理,只會造成更多汙染,回收過程或許辛苦,卻能確保物資重新利用,發揮剩餘價值。會員志工郭峰均也表示,這次在慈濟園區環保教育站吸收了許多資源回收知識,期待落實在生活中,確實做好垃圾分類。

志工詹玲玲也說,要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最好能夠做到垃圾減量。減不了的,也至少要做到回收。而她自己平日都會按照台北市政府的垃圾分類辦法進行家庭垃圾回收。

到了活動尾聲,工作人員發給每位志工一張明信片,請志工填寫本日參與淨灘及回收實作的心得,或對自己許下環境保育的承諾,明信片會在3個月後寄回志工手上。有人期許人類能夠改變一小步,也就是落實垃圾減量,拒絕一次性塑膠製品,自備購物袋和容器等,讓所有海洋生物可以健康成長一大步。而這次與媽媽從台中來參加活動的高中生志工林冠達,則對自己承諾,未來要嘗試吃素,為減緩甲烷的暖化效應,盡自己一份小小心力。

志工合照。攝影:張淑貞

志工合照。攝影:張淑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