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底將在巴黎將召開的聯合國氣候綱要公約UNFCCC締約國大會(COP21),國際上視此為自1997年京都議定書之後最重要的會議,也將透過此次會議制訂新的氣候公約。
台灣為接軌國際,也嘗試在氣候變遷議題上做出貢獻,但礙於敏感的兩岸問題,一直以來並無實質的參與,皆僅靠學者與公民組織在國際上發聲。
邁向巴黎新氣候公約時代論壇。攝影:郭叡 |
各界籲政府正視並思考調整氣候變遷政策
昨(4)日下午由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舉辦的「環教饗宴──邁向巴黎 新氣候公約時代論壇:臺灣參與UNFCCC 20年」,聚集了公民組織的各界人士,各自對年底的巴黎氣候會議提出看法與做法。
「台灣政府應和中國協商,以實質參加年底COP21的談判。」理律法律事務所所長陳長文指出。他接著提到,在面對氣候變遷問題時,我們不該知難而退,而是勇敢往前去解決問題。
台灣大學政治系教授林子倫則提到,都市在全球面積之中僅佔0.12%,但卻佔了全球50%的人口,並也貢獻了75%溫室氣體的排放量,這是各國一直在關注的現象,而紐約就因應這樣的情況,從地方發起氣候變遷調適的行動,反觀台灣國內一直以來皆以中央為主體在推動氣候變遷政策,需要思考一下如何從地方推動才是長久之計。
創新氣候行動 青年參與不缺席
「在COP20時,巴西的官方代表共有150人,其中有60位都是30歲以下的青年,幾乎佔了半數!而他們的目的就是為要對自己國家的官方談判代表施壓與協商。」台灣青年氣候聯盟(TWYCC)今年COP21的團長趙威翔,分享他去年參與COP20時看到的現象,他也發現在近年來的COP會議上,參與人的年齡層下降、青年明顯增多。趙威翔表示,青年的參與是相當的重要,青年們在COP會期中主要會採取創意行動、政策干預、遊說,以上這三種方式去影響當期的談判過程。
TWYCC COP21團長趙威翔。攝影:郭叡 |
環品會副主任邱虹儒表示,各界需要「獨立不獨力」,將彼此串連起來使在面對氣候變遷問題的動能更大,且要真正的落實由下而上的公民參與。
「氣候變遷問題是全人類的責任,並非單獨政府或民間團體可以處理,而是需要每個人在各自的位置上發揮作用以影響周遭。」環品會董事長謝英士於論壇尾聲時呼應邱虹儒的分享如此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