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總論 | 環境資訊中心
生物簡介

臺灣常見的海膽簡介-總論

2001年07月03日
作者:李坤瑄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動物學組助理研究員)

冠棘真頭帕Eucidaris metularia (Lamarck,1816)是一種小型的頭帕科海膽。海膽類沒有腕足,體壁的骨板連結成一個固定的外殼,可分為正型海膽及歪型海膽兩大類。正型海膽類身體大多呈球形或半球形,具有發達的大棘,肛門位於反口面正中央的"頂系"構造中。牠們的食性變異頗大,有的種類以藻類為食,是海底有名的"除草機",有的則為雜食性,幾乎什麼都吃,甚至會捕食其他海膽。歪型海膽類,牠們的大棘不發達,通常是包覆著毛絨絨的細刺,體殼的形狀奇特,有的扁平如餅乾,有的像心臟或饅頭,肛門位置已不在反口面的中央,而是移至身體側面,甚至是口的附近。歪型海膽主要潛伏在沙內,深度可達20公分以上;主要食物是底質的有機碎屑及微生物。

臺灣目前已記錄到的正型海膽有7科21種,歪型海膽則有7科11種。在潮間帶及淺水海域常見的各種正型海膽有冠棘真頭帕、環鋸棘頭帕、口鰓海膽、白棘三列海膽、喇叭毒棘海膽、刺冠海膽、藍環冠海膽、環刺棘海膽、冠刺棘海膽、紫海膽、梅氏長海膽、陣笠海膽、白尖紫叢海膽、紫叢海膽等;其中白棘三列海膽、紫海膽及口鰓海膽因其數量多、體型大且生殖季前生殖腺十分飽滿,又容易採捕,因此在近年來淪為臺灣海鮮餐廳中的招牌美食,在大量採捕下野外族群受創嚴重,有難以復原的危機。歪型海膽類則以扁平蛛網海膽、網盾海膽及馬氏扣海膽最常見。

科博館專欄》由「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提供資料,「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贊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網址:http://www.nmns.edu.tw/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文教基金會網址:http://fnmns.nmns.edu.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