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水城市灑水治霾:鄭州 | 環境資訊中心
透視中國環境

缺水城市灑水治霾:鄭州

2015年09月10日
作者:梁月靜(澎派新聞記者)
缺水的鄭州為了維護空氣品質,派灑水車每兩小時灑水一次。圖片來源:澎湃新聞

中部城市河南省鄭州市自4月起,在市區灑水降塵治霧霾,平均每兩小時灑一次水,日耗灑水量3.5萬餘噸,而鄭州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中國均值的1 /10。 這些水幾乎都是自來水管網中的「南水北調水」。 此舉引發外界質疑。 

7月28日,因大氣環境質量排名連續數月倒數,鄭州被環保部約談,這也是新《環保法》實施以來全國首個被約談的省會城市。 其中,約談指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揚塵污染。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說,多灑水並不是治理揚塵污染的根本方法,對水資源緊缺的鄭州而言,此舉得不償失。

「南水北調水」灑大街?

據中新網8月23日報導,鄭州的灑水車在今年4月之前是上下午各灑一趟,目前則是一天灑水6趟,白天平均兩小時灑水一次,一輛灑水車一次裝10噸水,一天至少用掉60噸水。 報導稱,鄭州市一天的灑水量3.5萬噸,按每噸3.05元(台幣15元)計算,每天需要灑掉約10.7萬元(台幣54萬元)。

8月25日,鄭州市城管局回應澎湃新聞採訪稱,氣溫較高時段,鄭州市區每天的道路灑水降塵實際用水約1.5萬噸,與理論上的3.5萬噸/日灑水量有較大差距。

鄭州市城管局稱,為了更加合理用水、節約用水,正在對灑水降塵方式進行優化調整。 接下來,鄭州將優化清掃作業模式,購進吸塵車。使用吸塵車後,機掃作業將以吸塵為主,從而減少灑水降塵的用水量。 同時加快中水(城市污水、雨水經處理後的再生水)的合理利用。

目前灑水使用的水,究竟是不是更優質的「南水北調水」,多出的花費又由哪些部門承擔? 截至發稿,鄭州市城管局對該問題尚未給予回應。

據河南南水北調辦公室此前發布的數據,2014年12月「南水」通入鄭州後,每年將分配給鄭州5.4億噸的優質水源,其中建成區分到3億噸左右。

「住在大工地上」的鄭州

鄭州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僅為全中國均值的1/10。 

2015年3月,鄭州市水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史傳春在接受採訪時提到,由於工業化、城鎮化兩方面因素的疊加,如果不大幅度提高用水效率,預計到2020年後,鄭州將出現新一輪的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 

鄭州市城管局在回應澎湃新聞採訪中稱:「目前,道路揚塵治理是大氣污染防治工作主要內容之一。除了加強城區各項工地管理外,採用灑水方式是遏制道路揚塵最為有效、快捷、安全的措​​施之一。」 而揚塵治理一直是鄭州市大氣治理的重點。 

在今年環保部的約談中,指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揚塵污染——鄭州市現有各類建築工地2000多個,工地密度高,施工強度大,工地揚塵污染嚴重。

治理揚塵成為鄭州被約談後的治霾重點。 

專家:典型的「偽生態」舉動 

鄭州大學環境科學研究院院長張瑞芹在接受中新網採訪時稱,灑水會有效遏制道路的揚塵、工地的揚塵,但對於抵制PM2.5中的揚塵作用不大。 

河南省環境監測中心教授多克辛說,鄭州市揚塵問題非常突出,目前鄭州採取這個措施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不這麼做更不行」,她直言,道路灑水作為城市功能性用水,確實應該使用,但是要長期使用的話,「還是要靠成本低、來源充足且環保的中水」。 

中國社科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所長潘家華持說,在水資源緊缺的城市,優質水源本身就是一種緊缺的自然資產,這樣的行為得不償失,他表示,多灑水是一個典型的「偽生態」舉動,揚塵治理關鍵還是要從源頭控制。 

多克辛說,鄭州市的城市建設基本比全國其他大中城市晚了10年,城市改造、道路建設還沒做好,又趕上空氣質量考核,壓力就比較大,但只有城市的功能性設施先做好了,臭氧之類的二次污染物才能下降,所以建設是不能停止的。 

多克辛說:「約談以後14天,我們有一個統計數據,優良天數的比例達到了92.9%,跟去年同期相比提高了14.3%,尤其是PM10同比下降了25%,這個很能說明揚塵問題。​​管理與不管理,數據就可以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