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歲的科學家伯魯奇(William Borucki)今年7月從NASA克卜勒(Kepler)任務首席調查員的職位退休。該任務的重大發現之一,就是找到太陽系以外的第一顆宜居星球。然而,伯魯奇警告:「地球是個非常特別的地方。除非我們有足夠的智慧和科技可以保護地球生物圈,否則他將變得跟其他星球一樣毫無生機。」
他打算捐出9月24日在香港獲頒邵逸夫天文學獎的10萬美元獎金(約323萬台幣),提供給科學與環境團體「科學家關懷聯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從事氣候工作,繼續保護地球上珍貴的生態環境。
伯魯奇:一定有「第二個地球」,卻為何無生命?
克卜勒任務自2009年3月起開始調查銀河系的一個區塊,在這期間,無人太空船發現了1000多個星球,讓許多人開始思考地球外生命的可能性。
「一定有許多和地球差不多大小、適合居住的星球,數十億甚至數百億顆。」如果這些星球上曾經有過生命,人們會認為這些生命會發展成可以溝通的有機體。不過我們從沒聽過他們的消息,也沒有其他生命造訪地球的證據。他表示,克卜勒任務讓他重新思考地球上的生命,以及其在氣候變遷影響之下的命運。
伯魯奇說,我們必須思考為什麼會這樣。「這不再是個傻問題了。以前我們可以輕易地說地球以外沒有其他適合居住的星球。我們現在知道這不是真的。地球以外的適居星球的確存在。問題是,他們發生了什麼事?」
伯魯奇問:「這是否代表外星球上的其他文明,沒有認識到維護適居氣候的重要性?」
「這警告我們,我們必須非常小心地思考如何保護地球生物圈和氣候。把地球變得不適人居並不困難。氣候變遷改變海洋和溫度,大幅影響著生物圈。我很擔心人類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不瞭解地球系統的複雜性,而劇烈地改變它。」伯魯奇說。
移居外星機會渺茫 更應把握地球珍貴資源
記者詢問伯魯奇是否相信人類可以移居其他星球,一如科幻小說常有的情節?「不,」伯魯奇說,「要把地球人,尤其是大批人口移往繞著其他恆星的星球的機會非常渺茫。」
伯魯奇自1962年起開始參與阿波羅計畫,他早期的研究主題是臭氧層,以及人類活動如何破壞臭氧層。以臭氧層來說,科學研究讓世界領袖採取行動逆轉趨勢,進而於1987年簽署蒙特婁公約和後續的更新。然而,世界領袖們對氣候變遷的反應卻很慢,伯魯奇認為「改變產業和生計需要相當大的功夫」。
不過,他對此仍抱持樂觀:「我們不能灰心,因為世界領袖達成共識和發展可行作法達成改變需要很長的時間。一旦人類瞭解氣候變遷的威脅,我相信終會團結並渡過難關。但人類必須先認識氣候變遷並努力達成任務,這個任務真的太艱鉅了。」
【延伸閱讀】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