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鯨豚相約海洋 赴中旅遊勿消費圈養生命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與鯨豚相約海洋 赴中旅遊勿消費圈養生命

2015年12月01日
本報2015年12月1日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整理報導

民眾前往中國、香港旅遊,是否不經意間也助長動物表演?隨著兩岸交流、旅遊頻繁,間接影響兩地的生態與環境,尤其是以娛樂為目的設立的海洋公園,為了捕捉、圈養、訓練鯨豚,更壓迫野外各族群生存。

台港中英美數個保育團體今(1日)召開記者會指出,亞洲以外地區有關「海豚」的行程,多屬生態旅遊「賞鯨」活動;但是到了亞洲國家,鯨豚表演的旅遊品項多達數百種,即使是台灣前十大品保認證的旅遊業網站也不例外!

蓬萊極地海洋世界的幼年白鯨被圈養在環境非常單調、無聊的圈養池裡。圖片提供:中國鯨類保護聯盟(CCA)

蓬萊極地海洋世界的幼年白鯨被圈養在環境非常單調、無聊的圈養池裡。圖片提供:中國鯨類保護聯盟(CCA)

黑潮基金會、動社等團體同時也公布中國「圈養海洋哺乳動物表演場館調查報告」,及「兩岸觀光旅遊涉及鯨豚表演行程調查」,呼籲民眾旅遊交流千萬不要「交流」殘酷。

為台旅客歡笑 中國年犧牲50隻野外鯨豚

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執行長張卉君說,這幾年,中國大陸許多省份開始在台灣招攬旅遊,包括以各種動物表演為業的表演場館。

11月初包括野柳海洋世界、遠雄海洋公園、頑皮世界等13家台灣主題樂園代表,前往北京與中國旅行社總社等產業界代表,簽署戰略合作協定,舉辦「愛上我台灣好樂園」記者會,要共同打造台灣觀光遊樂區市場,創造兩岸旅遊商機。廣州珠海長隆集團「海洋王國」的旅遊廣告,早已遍佈台北街頭、車站及公車站燈箱。

根據由台港中英美各國保育組織所組成的「中國鯨類保護聯盟(CCA)」人員調查,中國海洋公園無論是場館數量或圈養野捕鯨豚數量都一路攀升。海洋公園的興起,助長了野外鯨豚獵捕、危及野生族群。

近5年來,表演產業平均每年從野外獵捕、進口50隻以上的鯨豚。光是2010年以來,就有超過250頭野捕鯨豚被送到大陸的海洋公園。以白鯨為例,114隻幾乎全來自俄羅斯鄂霍次克海的野外捕捉,造成俄羅斯海域白鯨族群逐年下降的趨勢。由「血色海灣」日本太地町捕捉供表演的野生鯨豚,半數以上銷往中國大陸。

保育團體指出,目前中國並無任何動物福利相關法規,足以規範鯨豚的圈養展示;官方也未提供檢視並監督的公開資訊,外界無從得知過去或現在圈養鯨豚的數量、人工繁殖、野外捕捉或是死亡的數量與比例。

從聯盟以位於廣州珠海的長隆集團為例,近來購買了七頭虎鯨圈養在珠海,可是在聯合國華盛頓公約(CITES)官網的貿易資料庫裡,卻只有進口兩頭虎鯨的記錄。數據的落差顯示不但違反CITES相關法令,野外族群也不如預期樂觀。

中國綠發會瀕危物種基金秘書長胡春梅指出,海洋公園產業在中國大陸擴張迅速,共有17個省份和四個直轄市建有海洋公園,目前有39家營運中,14家正在興建,與世界其他國家消減圈養鯨豚表演,背道而馳。

39家海洋公園共圈養了11種共491頭鯨豚,其中最常被圈養的是瓶鼻海豚和白鯨;其中36家有鯨豚表演,且超過半數的場館還提供遊客付費就可接觸鯨豚。保育團體指出,遊客幾乎獲取不到任何正確的教育資訊,和海洋公園聲稱的教育作用完全相反。

不要把人類的娛樂建築在動物的痛苦上,交流旅遊切勿交流殘酷,不要消費鯨豚展示與表演。圖片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不要把人類的娛樂建築在動物的痛苦上,交流旅遊切勿交流殘酷,不要消費鯨豚展示與表演。圖片提供: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

與鯨豚相約健康海洋 不到圈養環境消費

現今香港海洋公園的客源主要來自外地,其中中國大陸和台灣的遊客占大多數。

香港海豚保育學會會長洪家耀博士說:香港海洋公園從1977年開園至今,前後共從各地野外購入100多隻瓶鼻海豚、虎鯨、偽虎鯨等。低管制的動物引進政策、動物死亡數字透明度低,且歷年來的人工繁殖,更造成不少年幼海豚夭折。

「不論在台灣或前往香港或中國大陸旅遊,不去海洋館觀賞動物表演,就是重要的保育行動。」保育團體呼籲兩岸三地官方儘早禁止海哺動物進出口及圈養繁殖,並禁止新建或擴建海洋公園,除非是以改善現有圈養鯨豚的健康和福利水準為目的。

他們期待兩岸三地官民合作,安排鯨豚退休、送收容中心,甚至依照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所訂綱要,經過嚴格評估之後,將圈養鯨豚野放。

【相關文章】

【參考資料】

捐款支持環境資訊中心,加入打造優質環境媒體的行列!

作者

廖靜蕙

環境記者/自由撰稿人,致力於生物多樣性主流化。從事社工10餘年,認知到再弱勢的人都可以為自己發言,決定轉投生態保育,為無法以人類語言發聲的生命與土地寫報導。現居台北市,有貓、有龜,以及一些過客。個人粉專「小麻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