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碳者付費」綠色金融崛起 立委籲新政府密切關注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排碳者付費」綠色金融崛起 立委籲新政府密切關注

2015年12月16日
本報2015年12月16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碳有價化(carbon pricing)的時代已經來臨,將來排碳者都要付費,不限於排碳大戶,連一般民眾都會受影響。」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本月在法國巴黎展開氣候談判,並於12日通過巴黎協議。巴黎氣候會議觀察員、台灣大學政治學系副教授林子倫於協議通過後做了以上評論。

也代表立院參與巴黎大會的立委田秋堇表示,這是個全世界的減碳大工程,從經濟層面看,它帶來壞衝擊,但也帶來好商機。未來15年,全世界為了對抗全球暖化,將投資544兆台幣,新政府應密切關注這議題,讓台灣也能從中獲利。

圖片來源:COP PARIS。(CC0 1.0)

未來15年,全世界為了對抗全球暖化,將投資544兆台幣。台灣政府能否把握轉型商機?圖片來源:COP PARIS。(CC0 1.0) 

不限排碳大戶  排碳者付費 減碳者得利

林子倫表示,今年大會中最熱門的關鍵字就是「碳有價化」,大會主席、學者、世界銀行都在談論這件事,雖然未被納入最後協議結論,但「碳有價化」已是無可避免的課題。

林子倫(右二)在巴黎氣候大會現場,他以 ICDI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主席的身分出席官方邊會,向大會報告「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WWViews)的成果!

林子倫(右二)在巴黎氣候大會現場,他以 ICDI 國際氣候發展智庫主席的身分出席官方邊會,向大會報告「氣候與能源世界公民高峰會」(WWViews)的成果!資料來源 IISD/ENB

「碳有價化」與以往所談的碳價並不相同,林子倫解釋,多年前就有碳交易與碳價機制,但受管制的僅是少數排碳大戶,未受管制的企業、國家、個人依舊繼續排碳。一旦「碳價格化」後,連一般的民眾都會受影響,形式還未確定,有可能是碳關稅,或是在運輸航空方面。

田秋堇說,「排碳者付費」的議題,台灣還不敢碰,但法國總統歐蘭德已經展現了企圖心。

法國今年8月通過的能源轉型法(Energy Transition for Green Growth Bill)訂下天然氣、燃油、煤炭、交通運輸的燃料,在2020年每噸課徵56歐元排碳稅(約2000元台幣),2030年每噸排碳稅將高達100歐元(約3580台幣)。相對地,法國的另一計畫則採用鼓勵策略,上班族騎自行車或電動車上班可領住家到辦公室到每公里0.25歐元(8.95元台幣)的補助

田秋堇說,未來15年全世界將投資544兆台幣在減碳與調適上,這是個商機。台灣與全球暖化的減碳工程時接軌時,經濟上雖然有壞衝擊,但也有好商機,新政府也應密切關注。

減碳資金從哪裡來?  綠色金融崛起

減碳的現實面是資金與技術,對於世界正火熱的綠色金融,國立清華大學科技法律研究所所長范建得遺憾地說,「2014年全球投入調適減緩跟綠色金融就有3310億美金,每年以500~600億的速度增加,但台灣目前卻沒有參與也沒有規劃。」。

在技術方面,范建得認為,台灣擁有科技優勢可以加入全球市場,卻因非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締約國,無法在「氣候科技中心暨網絡(Climate Technology Center and Network)」上登錄,台灣應思考如何提升國內綠色科技並行銷世界。

田秋堇認為,發展綠色金融並不需立法,只要行政部門有充分的政治意志就可以開始。以法國為例,法國生態永續發展暨能源部長羅亞爾去年跟法國主要銀行開會,確保未來三年將有100億歐元資金用在能源轉型。

綠色金融早期是指工業國家對開發中國家資金的補助,但現在廣義來說,碳交易、對綠色科技與再生能源的投資、氣候保險及其他衍生性金融商品等也都是綠色金融,國外早已展開綠色金融布局,帶動產業轉型,但國內綠色融資業務卻才剛起步。

對此,林子倫呼籲政府應定下更明確的發展目標,才能堅定投資者與銀行的信心。

 

[註] carbon pricing 在國內是新名詞,中文曾翻譯為碳定價,為避免與「碳價」一詞搞混,經學者討論後認為「碳有價化」較能表達其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