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董事長張忠謀說,「不怕紅潮怕缺電」;致力發展綠能的台達電創辦人鄭崇華表態表示,「不投給不漲電費的人」,台灣產業發展面臨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五缺」,企業界急如熱鍋之蟻,但投票日剩下不到一個月,候選人政策依舊「夢幻」。
工商團體將於12月22日、23日及29日分別邀請民進黨蔡英文、親民黨宋楚瑜、國民黨朱立倫,盼就區域經濟、兩岸、能源、勞資、創新等攸關台灣經濟發展議題具體闡述政見。
工總秘書長蔡練生說,選戰迄今圍繞在軍宅、炒地,工商界對合法投資行為沒興趣,只希望三黨候選人將政策說清楚。
工總指出,1990年到1996年,台電因實際備用容量低於7.4%,年年限電,1991年與1994年備用容量率僅4.8%,限電14到16次;核四平均發電成本約2元,與新建燃煤電廠每度約2.5元、天然氣電廠每度4.7元相比相對低廉,「既然主張非核家園,就該告訴企業界如何維持穩定供電?電價如何調整?」
「朱立倫與蔡英文政見,目前都在討好民粹」,工總顧問林建山說,蔡陣營喊出執政後「省下一座核電廠」,但今年用電量零成長並非全民省電,而是企業外移,若缺電,連台積電都可能出走,台灣還有何競爭力?
總統候選人的產業政策也缺乏具體輪廓。林建山表示,產業政策須涵蓋貿易、租稅、勞動、金融,「蔡英文的五大創新研發產業與朱立倫的三弓四箭都很夢幻」。
林建山說,蔡英文產業政策較明確的就是生技與在地經濟,希望把農業部門占國民生產毛額比率提高到1成6,但以農業占比只1點多個百分比來看,幾乎是不可能;且台灣發展生技新藥面臨國際智財權挑戰,上市前須經臨床試驗,加上內需市場太小、研發成本很高,短期很難產生像半導體的產值。
林建山表示,現在整體產業缺工率1成6,將來勞動人口逐年下滑,2050年只剩一半,該怎麼辦?石化業未來在台灣何去何從?總統候選人也應明白表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