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趕推出「多元時間電價」,但智慧電表卻沒跟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台電趕推出「多元時間電價」,但智慧電表卻沒跟上?

2016年04月18日
摘錄自2016年4月17日風傳媒台北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電今年3月原計畫推出「多元時間電價方案」,要推廣的對象為低壓用戶。不過,這個計畫遭能源局以「宣傳不足」退回,台電因此將推出時間改到6月夏季電價開始前。

據台電表示,用電尖峰時間集中在中午和晚上6至8點的兩個時段。遇上用電量大幅增加時,就得啟用高成本機組發電,也會因此需要提升負載容量而建新廠。台電經評估後發現,即使高壓用戶改到離峰時間用電,尖峰負載仍大(低壓用戶佔51%)。

但要推出時間電價,就必須要有智慧電表的搭配(現在一般家庭用戶普遍使用機械電表),唯台電委託工研院研發的智慧電表的研發時程延後,台電現只好改買沒有通訊功能的電子式電表應急,此代價恐高達一億兩千萬元。

對此,台電副總黃鴻麟回應,現在工研院在研發的即是「外建」的獨立通訊軟體,未來研發成功後,就能直接加在電子式電表上。如此一來,時間電價和智慧電表也能分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