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6)日,監督施政聯盟、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淨竹文教基金會、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等民間團體召開「能源開發未依法政策環評」記者會,批評經濟部增氣的能源政策未依法進行政策環評。民眾黨立委陳昭姿出席記者會強調,沒有政策環評基礎的能源轉型是「蓋在沙上的城堡」。
民團要求政策環評 籲暫停新增燃氣個案審查
監督施政聯盟召集人陳椒華表示,經濟部主掌能源開發,依照「應實施環境影響評估之政策細則」,能源開發政策應進行政策環評,但近十年經濟部都未提出。陳椒華進一步訴求,在政策環評前,應停止燃氣電廠個案環評。
陳昭姿則表示,行政院在2012年馬英九時代未經政策環評下,逕自核定公布了能源發展綱領。行政院在2017年蔡英文時代修正了能源發展綱領,確定了當前的能源發展方向,罔顧政策環評程序的做法,令人難以接受。
守護外木山行動小組召集人王醒之批評,政府對天然氣的依賴已偏離「橋接性能源」角色。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理事長陳憲政律師表示,經濟部能源署應重新盤點、公告台灣未來10~30年天然氣供需量路徑預測、天然氣接收站興建、擴建計畫,包含天然氣接收站、海管、陸管、預計供氣量、輸氣量與啟用價格。
經濟部能源署回應,天然氣具有低污染、低碳排特性,在能源轉型減煤增氣的過程中為重要橋接能源。經濟部規劃建置的燃氣電廠、協和四接天然氣接收站等設施開發方案,都依法提出具體的計畫,配合環評程序提供相關資訊,透過持續的溝通、審查,取得各界支持。
環境部環保司:經濟部提政策環評,環境部就審查
環保司司長徐淑芷告訴《環境資訊中心》,環境部是審查單位,還要看能源政策環評的主管機關經濟部,「他們有提,環境部就審。」
徐淑芷指出,2011年經濟部曾提出《能源發展綱領政策評估》,兩個政策方案,一是核一、核二除役,但要增加高排碳的燃煤發電廠;二是核一、核二不除役,各延役20年,然後再增加「少一點」的燃煤發電廠,不過最終經濟部自行撤案,當年的環保署無後續審核。
徐淑芷表示,政策環評主要針對上位政策進行指導,雖僅具建議性質,但環境部仍鼓勵各主管機關進行完整的政策環評,「我們僅能提供建議,讓政策更臻完善。」
對於陳椒華指,當前燃煤電廠除役、天然氣電廠增設,導致碳排增加缺乏總量管制問題,徐淑芷表示,碳排管理涉及不同部門的總量管制目標,碳排部分回歸到母法《氣候變遷應法》,「環評沒辦法什麼都管。」
前環保署長詹順貴:很多議題應儘可能做政策環評
前環保署副署長詹順貴也認為,很多議題應該事先通過政策環評盤點,尋求環境保護的最低門檻。舉例來說,台積電近年快速建廠,科學園區或工業區一直都是從農地中取得資源,「那要不要做一個比較大的農地政策環評?開發用很多的水,水資源的政策環評要不要也做?」
他告訴《環境資訊中心》,「我會支持我們很多的事情,其實都儘可能應該去做政策環評。」
不過,詹順貴不認同民間團體所稱「沒有政策環評,現行環評制度就必須全部停止」,他指出,台灣自美國引進政策環評制度,但並不像美國,美國的政策環評既是對整體規劃,也可以針對具體個案的許可行為。台灣的環評制度則是全部集中到環保署(今環境部)審查,主要針對個案開發許可,環境部有否決權。同時又引進政策環評,即便集中到環境部,環境部只能做政策建議,卻沒有否決權。
任內曾主持過多場離岸風、科學園區政策環評,詹順貴指出,政策環環評可能耗時一、兩年以上,「那,這一兩年以上所有的環評案都因此可以停下來嗎?」、「會不會沒有政策環評,全部環評都停下來,接下來,我們台灣就什麼都停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