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歲的小苗,還請大家共同澆水灌溉 | 環境資訊中心
回顧與前瞻

兩歲的小苗,還請大家共同澆水灌溉

2002年04月17日
環境資訊協會祕書長 陳瑞賓

仔細回想,實在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議的事情!

實在很難相信,這份電子報能夠持續發刊這麼久?坦白說,兩年下來,繞著這份電子報的發行,猶如漩渦般,把許多人的生命給吸納進去,才得以成型。但是,又像星光般雖然微弱,但卻持續發散。

翻開最早的試刊號 http://news2.ngo.org.tw/php/news.php?d=2000-04-17 ,想到當時的情境-冒險、單純、就是想做、做了再說...等的心情及想法,又浮現出來。如今在美國求學的洵怡,至今仍然持續參與的志工如敬平、曉菊...等,眾多師長如吳海音老師、楊懿如老師、陳章波老師...等,前前後後幾十個人的參與。有的遠在日本、加拿大、英國、美國,有的雖在國內,卻也兩年來未曾見過面。

最早的時候,和洵怡兩人,每天工作都超過14小時,使用數據機在寄送近萬份的電子報,整天坐在電腦前面,直到發完報,才鬆了一口氣。有時候,累到坐在椅子上都可以感受到地心引力,就像電影演的,好像地開了口,要把人吸進去那樣。

後來,透過台大高成炎老師提供伺服器與小野花協助發報平台的建立,每天節省了兩三個小時,才開始有較多的時間,出去與朋友會面,尋求進一步的支援。由於財力有限,一度還在上海聘請工作人員,也算是一件很有意思的經歷。可惜因為簡體和繁體文的語法仍然有差距,再加上兩岸文化的差別,結束短短不到半年的嘗試。

英勛的投入,提昇了整個發報的效率,完成新聞自動化網頁編輯及資料庫的架設;惟君接手電子報的主編,和我、曾秋莉、家淳(未改名前為瑞玉)、現在在英國讀書的惟芬、熱愛咖啡的瑞祥、在美國協助審校的麗伶...等共同進行編輯作業;駐守在辦公室的美惠,除了網站及電子報的編輯外,支援了所有的行政工作。百評、怡碧、心欣及多位理監事的參與,進一步提昇行政作業的效率,也開始進行資源募集的工作。在大家所看到的網站及電子報的背後,一直保持著數十人直接與間接的投入。

兩年的時間,我從原本發行電子報,推動環境信託的概念,到後來成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從原本1位工作伙伴,擴編到6位專職、3位兼職的規模。馬上面臨由一位電子報的編輯,要轉為協會的祕書長。原本只要想著把事情做好,現在則是時時刻刻想著錢從那裡來?從來就沒想到,我竟然要去扮演管理者的角色,要來指揮、分派、監督工作。由於自己並不擅長擔任管理者的角色,未曾有過多人合作的經驗,中間自然有許多辛苦之處...而所有的同事都還堅守在一起,為了共同推動環境資訊的普及而持續努力,每每想起,除了感謝,還是感謝!

一直到現在,所有的同事仍然無法領到足額的薪水,雖然還不到三餐不繼的地步,但卻為了經費而無法專注在主要的工作上,不免要額外接專案來維持協會的運作,還是感到十分的愧疚。一直努力想藉由定期定額的小額捐款來維持協會的財務,好讓協會的獨立自主性更高﹔雖然現在已有130位固定的定期定額捐款者,每人每月的一百元,雖然遠比去找單獨企業的一百萬來的貴重,但計算目前增加的速度和比例,要5年後才能達到1000位的目標。能否有效的縮短這個時程,或是支撐到那個時候,唯有仰賴大家的參與。

未來,除了持續致力於環境資訊的交流與推廣,協會也預備與各單位合作,進一步結合學校的課程與外界的活動,貫穿知與行,來實踐促進人與自然合諧的宗旨。如果說,這份電子報是兩歲的小苗,還請大家共同來澆水、灌溉;讓其更為成長茁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