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墨西哥市,2001-7-11,(ENS) -由聯合國發展計劃委託執行的【人類發展報告2001】於週二發表,該報告結論指出,許多發展中國家可能會從基因改造食品、作物,以及其他生物體上,獲得大額利益。報告中說,這些作物將顯著地降低人們的營養失調程度,並幫助貧窮的農人在貧瘠的土地上耕種。
這份報告分析了發展中國家的生物和資訊科技潛力,評估72個國家的科技成就,並根據人類文明發展程度,將162個國家依序排名。
這份報告總結,基因改造農業技術可創造出抗病毒、耐乾旱,與營養提高的作物。這類作物具有改善非洲、亞洲與拉丁美洲食物安全的驚人潛力。這份報告論及,這類作物能顯著地降低營養不良 - 一項仍影響全世界超過8億人口的病症。
這份報告雖然承認了環境與健康風險需要被提出討論,它主張這些風險可以被管理。
報告的領導作者 - Sakiko Fukuda-Parr說,為確保生物科技可符合世界貧者的農業需要,在研究與發展上做更大的公共投資是必要的。
「我們不能單單依賴私人研究中心和組織來發展這項工作」,Fukuda-Parr說。他的談話指出,私人研究大部分是為了迎合高收入消費者的需要,而不是發展中國家幾乎無購買能力的人們。
這份報告特別指出,有發展稷(栗)、高梁與樹薯新品種的急切需要。這些作物是許多發展中國家窮人的民生基本食品。
聯合國發展計劃署長馬克‧摩洛克‧布朗同意這項建議,他並指出,這樣的公共投資已經產生令人印象深刻的結果。他所指的是,最近由聯合國發展計劃、日本政府與其它國際夥伴,成功發展出新稻米品種的努力過程。
布朗說,「這些新品種提高50%產量,提前30到50天成熟,大幅提高耐病害與耐乾旱的程度,抗蟲,甚至比雜草更具生存競爭力」;「而且,它們特別有用,因為栽種它們不需肥料或殺草劑,這些東西貧窮的農人無論如何都無法負擔。這項創舉顯示,生物科技對於改善非洲、亞洲與拉丁美洲食物安全的巨大潛力。」
三年來,在歐洲販售的基因改造玉米、蕃茄、馬鈴薯與棉花,時常被媒體形容成 "Frankenstein foods" (編按)。因為人們擔憂潛在的健康與環境風險,這些作物在市場上已被抑止。【人類發展計劃】提出辯論,認為基因改造的風險是可以被管理的,但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在這方面需要外力協助。[編按:根據瑪麗‧雪萊小說《Frankenstein》,或電影版的《科學怪人》,劇中的瑞士學生就叫Frankenstein,他利用部分屍體創造科學怪人,最後反被科學怪人給毀了。而今,〝Frankenstein〞這個字被引申為「長得像人的怪物」或「失控的新發明最後卻摧毀了發明人」。在歐洲,關心食物安全的各方團體和個人,於是稱基因改造食物為Frankenstein foods來表示他們的憂慮。]
該報告指出,生物科技與食物安全的問題,常來自於粗劣的政策、不當的法令與整個過程的公開性不足。聯合國發展計劃署舉例說明,歐洲管理者的粗劣管理導致了狂牛病的擴散。
這些挑戰對於資源稀少、專家缺乏的發展中國家,可能會特別嚴重。這份報告以阿根廷與埃及為例,指出發展中國家正邁向創立國家指導方針、認可程序與研究單位,以評估基因改造作物的風險。
根據這份報告,現今歐洲與美國針對新生物科技的爭議,都忽略了發展中國家所關注的焦點及其需要。而西方消費者自然把焦點放在,潛在的過敏反應和其它食物安全的議題。
然而,發展中國家的人們,對於較高的作物產量、營養,或降低噴灑殺蟲劑的需要,更有興趣。同時,對於發展中國家管理基因改性活生物體(編按)導致的環境風險時可能面臨的困難,急欲販售產品的生物科技跨國公司則傾向低調處理。(編按:根據經濟部國貿局《生物安全議定書》專有名詞中英對照表)
Fukuda-Parr說,「無論是有關這些新科技帶來的得或失,貧窮國家人民的聲音都還沒有被聽見。」
這份報告呼籲,針對基因改造生物的長期性衝擊進行更多的研究,並提倡標示基因改造產品,使消費者能夠在被告知的情況下做選擇。澳洲、巴西、日本與英國已經要求此類標示。民意調查也顯示,超過80%的美國消費者希望進行產品標示。
然而,並非人人都接受,生物科技為解決世界窮人營養需要的最佳解決方式。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的Miguel Altieri博士,已經為拉丁美洲的非政府組織工作20年,他建議運用一種不同的解決方式。
技術人員克麗絲汀‧貝利檢查未來新品種的桃子與蘋果「果園」。每一個碟子乘著微小的實驗樹。這些實驗樹,從實驗室培養的、已被科學家植入新基因的細胞,開始長起。
他說,農業生態學,結合了不同的農業方法,而非仰賴殺蟲劑或基因工程作物,可能會為世界食物生產創造重大貢獻,並且,它是生物科技與肥料使用的替代物。
「還是有對環境較有助益、更為社會與文化所接受的方法。這些方法可以提高產量,並同時保育自然資源基礎、增加收入,並強化農人的權利。」Altieri告訴ENS。
農業生態學主張,以不同的作物混合栽種,來增加害蟲掠食者的數量,如此便能抑制害蟲。
Altieri說「我們已經因殺蟲劑製造了蟲害問題,現在我們將會因基因轉殖作物產生更多的蟲害問題。」Altieri警告,害蟲發展出對基因工程植入植物的毒素的抗性,這只是遲早的事,「你可以延後它的出現,但它還是會發生。」
「整件事情的關鍵是在於活化土壤生物,因為土壤中的生物體會分解有機物質,並且將養分礦物化,所以你必須加入有生物活性的土壤。」Altieri說。
農業生態學的基礎是地方資源,所以農民不會依賴企業或政府,可以避免因為基因作物的專利權問題所衍生的風險。Altieri質疑,農民如何能從專利科技中獲益。
這種生物工程大麥帶有一種可幫助大麥對抗黃萎病毒的基因
「知識被壟斷,屬於企業,而使農民無法取得它」。Alteiri覺得生物科技是從利益索取中出現,並非解決小農民的問題。
「科學家們為生物科技辯護‧‧‧但是同時,有很多的錢從企業流進大學,影響大學裡的研究人員走往錯誤的方向。」Altieri說。
全文與圖片詳見: http://ens-news.com/ens/jul2001/2001L-07-11-07.html
中英對照全文詳見:http://e-info.org.tw/issue/biotech/2001/issue-biotech01080101.htm
「2001人類發展計劃」全文可見於http://www.undp.org/hdr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