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府遭指因襲前朝的爭議徵收又一件,22日內政部土徵小組審查會議前,中壢龍岡路居民出面批評,龍岡路拓寬案計畫無助於解決交通,卻要造成許多居民的房子只剩一半,而且得花掉15億公帑,要求土徵小組嚴格把關。
龍岡路拓寬案是「線道112計畫」中的第二期,以紓解往中壢、八德、平鎮、大西交通壅塞問題為名,要將龍慈路到龍岡路三段30巷總長0.8公里的路段,從原8~15米拓寬到30米。
中壢龍岡路居民反對將路拓寬為30米,批此案合理性必要性不足,卻讓他們的房子將只剩一半。攝影:賴品瑀。
住戶不滿:看不見開發公益性、必要性
但住戶李自強指出,龍岡路過了環中路後,仍是12米,且至今不見後續計畫,拓寬後將呈「兩頭窄、中間寬」的情況,根本無法解決往中壢火車站方向的交通壅塞狀況,公益性與必要性都顯不足,卻要花15億經費。
當地居民表示,若桃園市府經過交通流量分析,認為將路拓寬成四線道會有助改善交通,他們也非反對到底,但抗爭至今,市府都沒有提出資料,反而就他們來看,這樣兩頭窄中間寬的路型,反而會讓車輛留滯該地,淪為大型停車場。而替代道路也不是沒有,鄰近的龍慈路已有計畫將打通至66快速道路。
再者,若一定要四線道,也不見得要拓寬成30米,李自強指出,鄰近的普忠路25米、大溪鎮的仁和路一二段20米,即便桃市府說要有分隔島、人行道與綠帶,也可以效法台南大林路崇學路間的新闢銜接道路,也是24米便達成。李自強反問市府,為何堅持要30米,要違反「徵收最小面積」的原則。
拓寬工程前後示意圖,李自強提供。
居民邱先生表示,居民提議以路寬下修為24米作為雙贏的方案卻不再採用,市府總以「依照原計畫來執行」回應他們,但是居民查詢資料發現,在2000年的中壢龍岡地區都市計劃第一次通盤檢討時,曾對是否將該路段的拓寬從30米降至20米的討論,當時選擇保留,等待有替代道路與交通流量分析後再另案辦理;而2010年時,變更中壢龍岡地區都市計劃的計畫書中,也明白寫了龍岡路計畫寬度20公尺,顯示並無一定得拓寬為30米的既定計畫存在。
15億經費 超過七成來自「生活圈道路計畫」
自救會顧問田奇峰指出,這個「縣道112線」從2009年大溪仁和路一二段拓寬開始、2012年龍岡路第一期,兩者相加起來15億2200萬的經費中,有近11億來自中央內政部營建署的「生活圈道路交通系統建設計畫」的補助款,佔了七成以上。但生活圈道路計畫一再遭民間團體批評,是地方政治人物用來以拓寬徵收來酬庸樁腳,慷中央之慨,這些拓寬計畫,往往弊端叢生,且徵收的合理與必要多有爭議,更讓居民想捍衛家園卻總是阻力重重。
且除了現在正在爭論的第二期,之後還有尚未公告的第三期,甚至相傳還會有第四、第五期。田奇峰也批,這樣的分段徵收方式,也削減了政策透明度與公共辯論空間,讓面臨後期徵收的居民,只有接受的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