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士研究:滲透作用大勝2000座核電廠產能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瑞士研究:滲透作用大勝2000座核電廠產能

2016年08月30日
摘錄自2016年8月27日東森新聞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在多年前已有利用海水與淡水滲透壓發電的技術,2009年在挪威設立了全球第一座滲透壓發電廠,但是產能非常低而被忽略,不過最近來自瑞士的洛桑理工學院宣稱研發出最新的滲透壓發電器,讓產能提升,甚至有外媒評估可以產出2000座核電廠的產能。

傳統滲透壓發電是利用海水與淡水的濃淡度不同,兩杯水會自然平衡成同濃度,淡水經過中間的半透性薄膜往海水去,直到兩杯濃度相同為止,而海水方的水位逐漸上升並同時推動渦輪驅動發電機產生電能,問題在於傳統滲透壓發電產能太微小,就算在挪威設立了全世界第一座的滲透壓發電廠,但產能量並未受到世人矚目。

近日由瑞士的洛桑理工學院(EPFL)研究團隊發現,原有的滲透壓發電的技術,產能低是因為奈米孔的大小因素,如果將奈米孔調整至適當大小,就能將產能達到最大化;新滲透壓發電是利用「超薄膜」且設定粒子通過的方式為「電極吸引」,只讓帶「正電」的離子經過,且這樣的狀況下轉換成電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