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老老樹 | 環境資訊中心
陳玉峰

不老老樹

2001年04月03日
作者:陳玉峰

漢光武有二十八雲台將助其中興,其中有位馮翼,生性木訥但驍勇善戰,每於沙場廝殺回營後,輒獨自一人靜坐帳前大樹下,時人稱之為「大樹將軍」。後來,馮翼歿,該樹一夕而葉盡落,留下「將軍一去,大樹飄零」的詠嘆。年輕時,遇逢巨木,不經意的,這故事結尾的場景就會浮現腦海。



二十餘年來個人職趣所在為生態學,調查研究之餘,延伸保育與環教解說,常有機會帶人到塔塔加鞍部附近的大鐵杉下,我會要求聽眾先閉目聆聽天籟,再漸啟眼瞼凝視鐵杉的偉岸身軀,並想像樹幹內迴旋的同心輪如唱片,譜唱從神農、伏羲、女媧,到二.二八、到八七水災的史跡網路。



近年來台灣政經、社會、文化劇變,環保與保育運動共匯潮流,流風所及,鄉野傳奇、稗官野史,躍然閃爍於多元向度。老樹查尋與根系溯源,夥同諸多綠色隧道的捍衛,亦形成土地意識與土地記憶的標的,在我專業建構台灣自然史的搜尋中,老樹也成為消逝生態系的最後胎記,更且,我更在乎流變無常的生界中,古老根系與土地活水源頭的互動,期待在其森森綠蓋下,為土地倫理與自然情操厚植隔代改造的契機,因而對老樹的情懷,或有若干反思與激盪。



生物、生態學或樹木學上所稱的老樹,其樹齡非數千年無以致之,其生育環境大抵在高寒極端惡劣的丘地,其物種多為松柏等古老裸子植物群。以目前所知,位於美國加州世界最古老的活樹刺果松( bristle-cone plne )為例,樹齡為四千九百餘年,已死的枯木則有可推斷至七千一百高齡者。不僅年歲悠遠,它那五針一束的松葉可停留在枝椏上達三十年,真名副其實的老樹。



老樹為何可以長壽的機制,在於其能否延緩生長的能力,且隨溼度、養分等,作敏感的調整。長在加州乾旱的石質土上的刺果松族群,海拔約一萬英尺的貧瘠坡地上,遇到氣候合宜則迅速生長,糟遇惡劣條件則緊縮活力,故得延年益溝。針對這些生長輪的研究,歸結輪線寬度與溫度、溼度變遷息息相關,仔細分析生長輪的變化,足以決定出過往溫度變化、降水與乾旱的循環模式,因而自道格拉斯( A.E.Douglass)開創以樹輪來研究過去氣候變遷以降,西方早已發展出得以鑑古知今的「樹齡學」,有助於於考古學、氣候學、水文學,甚至於地球磁力變化的研究,水庫邊數百年水文資料的建立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