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廣環境資訊、一步一腳印,環境資訊協會致力為台灣環境留下足跡 (下) | 環境資訊中心

推廣環境資訊、一步一腳印,環境資訊協會致力為台灣環境留下足跡 (下)

2002年07月26日
作者:莫聞(環境資訊電子報編輯)

紀錄環境事件,激發共鳴

去年(2001)8月15日,佛教團體「靈鷲山」每年在8月下旬舉辦例行性放生儀式之前,電子報刊載了相關報導,其中指出放生儀式所衍生的商業機制,反而造成野生動物被捕捉、外來種入侵干擾生態的問題。這樣的報導激起讀者極大的迴響,許多人寫電子郵件表達關心,靈鷲山更就此做出善意的回應,召開記者會表示將不再進行傳統的齋天放生活動,改以祈福儀式代替。又如今年五一勞動節之際,刊載了前RCA員工自救會的報導後,即獲得廣播電台回應,邀請自救會成員接受訪問。

這些例子正說明了電子傳播的力量,藉由事件完整的呈現,更能激起社會大眾對這塊土地的關懷之心。

除電子報服務之外,協會有感於台灣環境事件的發展,不論是公害抗爭、溼地保育等許多延宕多年的重大事件,多是資料散落欠缺整理。而對於環境意識才剛開始萌芽的社會大眾來說,要求他們為環境付出些許代價之時,與其以「環境至上」來從事情感或道德勸說,反而應先將事件的來龍去脈清楚地呈現出來,讓他們獲得充分的理解。

基於這樣的想法,在去年7月成立「台灣環境事件紀錄小組」,由協會理事暨環境資訊中心總監高英勛擔任召集人,將長期以來台灣環境的點點滴滴,區分為「公害及污染」、「能源問題」、「生態保育」、「土地及水文」及「全球變遷」五大議題進行資料蒐整匯集工作,並規劃網路數位資料庫,強化資料檢索與追蹤功能,達到紀錄平台與資訊共享的目標。這一部分的工作,已號召了20多位志工投入,目前已鎖定RCA桃園廠公害污染事件、地層下陷、原住民與生物多樣性等議題。

另一方面,協會也於年終歲初之際,推出年度十大環境新聞回顧與前瞻系列報導,從阿扁總統為了「救經濟」不惜向環評委員下跪開始,試圖藉由十大新聞事件的並列,呈現出事件背後結構性的問題所在;並提示在新的一年中,值得關注與監督的環境議題,擴大社會的積極參與。

以資源開放共享、資訊多元化為理念

民間非營利性團體囿於資源有限,常需借助於其他大型網站協助提供網頁空間,但也因而面臨網址可能被隨意搬移、連結失效的窘境,基於網路資源共享的理念,協會目前支援國內超過卅個民間非營利組織的網站空間與電子報發送服務;並對外提供超過上萬筆的環境資訊與圖照片的檢索服務。

至於協會未來的發展願景,秘書長表示,目前協會所提供的資訊雖以十分多樣化,不過仍有朝更多方面發展的空間,包括環境教育與教案提供、行動面的方案、環境監測資料、綠色消費、綠色產業等等,都有待未來投入更多心力加以開發。

本文轉載自Taiwan News 財政經總合周刊第3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