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獅子的算盤 | 環境資訊中心

母獅子的算盤

2000年08月09日
作者:黃怡

朋友娶了客家姑娘,大夥兒起鬨,都說客家媳婦好,刻苦耐勞;當然,這同時也罵上了客家男人,游手好閒。刻板印象的可怕,在於沒有科學性,事實上我見識過勤勞的客家男人,以及懶惰的客家女人,他們會變成什麼樣子的人,與族群屬性大無關係,倒是和必須適應生存的環境比較相關。可是,這個以訛傳訛的講法,常讓我想起獅子,尤其是母獅子;幾十年來,研究獅子的動物學家越來越多,幾乎有個確定的結論,就是母獅子比較愛幹活兒。

動物學家在野地裡拿望遠鏡觀察,常看到以下的景況:一隻母獅子出草了,牠在搏鬥一頭野豬,而牠的族群(包括男女老少)卻在不遠處袖手旁觀,趴著﹑站著,抖動著牠們的尾鞭。然後待會兒野豬終於被撂倒了,這夥兒獅子才三三兩兩擁上來,分食母獅子的戰利品。負責打獵的母獅子有沒有多分到一些肉呢?完全沒有。

你會說,真是太不公平了。好,我們再接著觀察,你會看到(也許在探索頻道上)比較熟悉的鏡頭:一隻母獅子跟上了一頭水牛或是斑馬,總之,比野豬要大型的動物,這下子要全員集合了吧?不然,起初也是母獅子單挑行動,接著,終於有家人看不過去了,上來一隻幫忙,然後再一隻,又來一隻... ,直到大的獵物不支倒地,大夥兒又爭先恐後趕到,分食殆盡。

電視記錄片經過剪接,一般觀眾比較無法察覺獅子實在是很精打細算的動物,如果一隻母獅子足以宰殺的獵物,絕對大家都以逸待勞,因為打獵總還得擔些風險兒,就算祇是被猛踢一腳也划不來,不如等等看,反正都有得吃嘛。除非是那隻愛幹活兒的母獅子真的不行了,眼看到口的獵物可能逃之夭夭,這時才陸續有獅子伸出援手,主要也是為自己,不為別人。

且慢說這是哪門子群內倫理,動物學家認為其中並非全無道理。獅子是群居動物,但我們偶爾也會見到獨來獨往的母獅子,由於科技有限,不可能叫牠來問問:「你為何不跟著隊伍走?」不過根據觀察,這樣的母獅子確實吃得比較飽,牠不須和全家分食。可是落單也有落單的不便利之處,譬如大型獵物牠唯有望而生嘆了,譬如牠不能坐食現成的獵物,然而吃還是小事,最重要的是不安全,假使不小心踏進別的獅群或雄獅的領域,可能凶多吉少,為什麼呢?因為公獅通常比母獅大上二分之一,公獅可以大到兩公尺長,你想為什麼大家叫牠們萬獸之王,王當然是指公獅子。

沒有公獅子不斷夜巡著獅群的領域,大夥兒連覺都睡得不安穩。動物學家為了研究,有時不得不做些缺德事,譬如夜深人靜時,在某個獅群的領域裡放起預先錄製的公獅子吼聲,這會兒負責守夜的公獅將一衝而至,對著大喇叭發飆。為了測驗公獅子盡忠職守到什麼程度,動物學家曾同時在一處放送三個不同的獅吼錄音帶,結果公獅子仍然奮不顧身前來防衛。由此可見,母獅﹑公獅有一定的分工,如此夜夜折騰,難怪公獅到了白天體力總不太好。

然而母獅子單獨狩獵也有例外,譬如南非洲納米比亞產的羚羊,是當地獅子的主要獵物,但母獅子無法獨自應付,那地方的獅子就都是集體狩獵了。

大體而言,公獅對牠們的子嗣興趣並不大,祇是悍衛婦孺當做例行公事罷了。牠們的盤算是這樣的,至少在一個獅群裡有眾母獅圜繞,性事不成問題,還常常可以自己不以動手撈到幾口吃的,並且,牠碰到別的公獅時,也可以招呼群裡別的公獅甚至母獅,一齊來擋擋。說到母獅,則有另外的一種盤算,鑑於往日教訓,有四分之一強的幼獅是被外來的公獅咬死的,牠們當然需要自己群裡的公獅保護,那麼,自己就不妨勤快些吧,不能老計較誰去狩獵。

獅子壽命長的話達十八年,一頭母獅有十一年可以受孕,把幼獅帶到自已跑跳﹑覓食,大約需兩年,為延續後代,母獅還不能單靠自己群裡的公獅,而要聯合其他母獅(主要是牠的姊妹或堂妹﹑表妹們),一齊把小孩帶大。獅群裡採「公奶制」,兄弟姊妹多的幼獅吃不飽,會趁著生得少的母獅睡覺時,偷偷地擠去吃點兒奶;這種公奶制在胎兒數少的哺乳類動物中很常見,譬如豬﹑囓齒類動物等。母獅們團結起來,即使群內公獅不在,也可以對付外來的公獅,或是其他和牠們有領域爭執的母獅。

總之,適者生存,如果把獅子放在另外的棲境,每天給牠們足夠的食物,幼獅有專人隔開照料免於遭襲,公獅發情時分發足夠配偶且不必守夜,母獅可以選擇偷情﹑餵奶﹑睡覺且不必狩獵,幾個世代下來,獅子一定會有很不同的演化。看看動物園裡的獅子吧,每天都在唱《今天下午很無聊》,我不曉得感覺無聊到底是一種「進化」或「退化」。


原文出自HuangYi-Life 黃怡網站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lifeplus/html/life.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