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核廢料貯存在蘭嶼已引起達悟族人的強烈反對,台電相中另一個離島烏坵,也曾有過送到北韓做境外處置的計畫,亦曾提過送到新疆的想法,日前核四再評估會議中,擁核及反核雙方似乎有境外處置不可行的共識,那現有核一、二、三以及未知的核四所產生的核廢料,究竟要怎麼處置?
Q:烏坵是核廢的理想去處嗎?
清大原子科學系教授鍾堅於1998.2.26投書聯合報表示,烏坵處置核廢涉及國防安全與兩岸關係,島上戍守的官兵與陣地部署密集的程度,基於防衛安全考量,不可能為核廢處置場而撤離。而小坵嶼距大陸最近點的南日島鷺鷥嶼只有八浬多,近年共軍犯台演習多在烏坵附近操演,平添凶險。
若台電只寄望溝通烏坵少數鄉民,就能把滿佈坑道、陣地、火炮飛彈和觀通設施的小坵嶼變成核廢場,恐怕又是北韓境外處置的再版-還是抓錯了主軸方向。烏坵候選場址不單純只是技術與社會問題,國防安全與兩岸關係才是主軸。只有在烏坵守備部隊悉數撤出,中共默許台電在福建門口擺核廢的客觀條件下,烏坵選項才有曙光﹔否則台電嶼原委會只是白忙一場。
在烏坵守備區蓋核廢料處置場是否會影響防區部署與國家安全,台電及原委會既無立場、更無專業予以評估。烏坵適不適合當作核廢場址,當然該先問居民意見﹔所涉及的國家安全議題,如核廢場在戰時是否具有抗炸性,一旦遭火炮波及及污染防區是否會影響守軍戰力,總該讓最了解的軍方陳述官兵的看法。
一位烏坵鄉民在同日投書表示,烏坵鄉民從得知烏坵有可能被選為核廢料儲存地後,反核聲浪如潮,這群烏坵的原住民隨時準備為保衛鄉土而出征。數日後烏坵鄉民百餘人赴台電抗議不尊重鄉民權益,同時抗議政府漠視鄉民居住在烏坵百年的事實,不發給鄉民土地權狀。鄉民對於台電喊出三十億元地方回饋金而被人抹黑,甚至嘲笑感到十分無奈。而同年3.1自立晚報一篇分析報導指出,核廢料最終處置場的政治敏感度相當高,如非行政院支持且施展公權力,恐怕核廢料最終掩埋的責任會不負責地推卸給下一代解測試決。因此政治敏感度最低,人口稀少,且抗爭最不易之處,自然成為現代官場卸責文化中最易被雀屏中選之處,其實說穿了,即是挑軟柿吃的為官心態。
日前在日本召開的第八屆亞洲非核論壇提出一個觀點-反核就是反歧視,從核電廠的廠址到核廢料的儲存地點,都是選在弱勢族群的所在地,這是否意味著這群人的生命安全被看得比較沒有價值?必須犧牲自己的鄉土環境來讓社會多數人享受電力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