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深度的探索 | 環境資訊中心
海洋行旅

大深度的探索

2006年09月17日
文字/攝影:范欽慧(國立教育電台製作主持人、影像工作者)

即將進行的大深度潛水夏日的綠島,湛藍的海水有如緞布般的光滑柔軟,坐在起伏不定的船上,陽光映在水面上讓人張不開眼。儘管烈日當頭,但是所有的人都懷抱著一股激昂興奮的心情,因為此行的目標,將是向著台灣海洋的深處探險,而且這是一片過去無人造訪的神祕領域。我雖然不會潛水,但是今天我跟著一群全世界最優秀的潛水專家同行,他們不但潛水厲害,更是一群專業的動物學家,我將在船上見證他們向綠島附近深海探險的整個過程。

台灣位居大陸棚的邊境,我們的海岸向東延伸一、兩公里處,就可以到達深達4,000公尺的海盆地區,同時受到黑潮的影響,這裡的海域水質清澈,非常適合潛水。然而就人類的潛水技術與裝備而言,過去我們所能採用的是「開放式水肺潛水裝備」,最深只能達到50公尺的海水深度。而這次透過中研院動物研究所的專家安排,特別邀請了3位國際潛水專家,他們所採用的潛水設備為「密閉式循環呼吸器」,這是一種以過濾方式濾掉我們呼出的二氧化碳,同時氦氣及氧氣也不會隨呼氣排出而浪費掉。這種設備,在潛水中完全沒有氣泡產生,過程非常安靜,而且可以將人在水中的限制延伸至50公尺以下,稱作「大深度潛水」。不過,這種潛水需要比較久的減壓時間。

大深度潛水可深達海底80公尺這3位美國學者,分別是來自於夏威夷Bishop博物館的李察‧派爾博士(Dr. Richard Pyle)、探險家約翰‧艾爾(John L. Eale),以及最年輕的學者伯恩‧格林先生(Brian D.Greene)。他們從1994年開始,便在全世界的深海領域進行調查,也跟許多世界科學家合作,共同去發現更多海底下從未被記錄到的新種魚類,並且提供更多保育的觀點,協助保護大洋的生態環境。

李察是這個團隊的主要領導人,他的父母很熱愛大自然,從小就帶著他到世界各地賞鳥,他13歲時開始迷上潛水,也走上魚類動物學者的領域,從此足跡踏遍全球,成為一位專業的潛水魚類學者。另一位高齡63歲的約翰,則是能上天下海的探險家,他是一位海軍退役軍官,同時也是飛行員,也是潛水員,更是3個孫子的祖父,他的故事讓我深深著迷,也是年輕人最佳的典範。而年輕英俊的伯恩只有25歲,目前還在就學,也是一位潛水專家。這些西方學者都展現出專業與強烈的冒險家特質,他們勇於向自己挑戰,更勇於去向自然追尋,他們的精神讓我們敬佩。

綠島深海發現4種新物種這群專家總共在綠島待了3天,一共嘗試做了兩次大深度的潛水,頭一天因為黑潮的水勢太強,讓他們無法到達深境,無功而返。第二天我們又重回海洋,這次我們在海上漂流了6個小時,因為無法得知他們在海底的情形,只能默默等待。還好,結果令人欣慰,這次大深度潛水他們終於順利到達80公尺深的海域,看到令人驚艷的繽紛畫面,他們還發現一隻巨大的海蛞蝓,以及許多未曾見過的動物。他們將這些魚類放在罐中,透過中研院動物所的學者帶回去比對後,發現其中至少有4種全新的物種。這樣的成果令人鼓舞,證明我們的深海珊瑚礁仍存在繽紛多樣的生命,有待我們更多的研究與保護。

然而,這群專家也告訴我們非常重要的訊息,那就是他們看不到大魚,而且大部分的魚兒都是形單影隻,而海底下的礁石上更是佈滿各種廢棄的魚線,顯示這些人為的干擾必須受到更多的限制與管理,當然,透過這次的大深度潛水,除了讓我們見識到被遺忘的繽紛璀璨之外,更是啟迪我們走向海洋深度探索的重要開始。

※ 本文不適用網站CC授權,如需轉載請洽作者

作者

范欽慧

自然筆記」節目主持人,「台灣聲景協會創辦人」。對大自然聲音充滿好奇,喜歡錄音,也想更進一步了解生物相關知識,於是把鳥類和昆蟲的聲音錄下來。從1997年錄音到了現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