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首創動物穿越道路涵洞 陽明山生態工程博覽會展現成果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全台首創動物穿越道路涵洞 陽明山生態工程博覽會展現成果

2006年10月27日
本報訊(李育琴報導)

陽明山生態工程博覽會剪綵由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主辦,內政部營建署陽明山國家公園管承辦之2006生態工程博覽會——陽明山園區生態廊道,於昨(26)日在遊客中心展開,活動內容包括生態工程研習會,以及現場展示全台首創之「動物穿越道路涵洞生態廊道設施」。陽管處處長郭步雲表示,動物廊道的設置為尊重動物的一種表現,在方便人類交通通行的同時,也能考量動物的行走路線,不去傷害動物生命。而當初設計動物廊道的王紀耕工程師也受邀出席活動開幕,他表示,從動物廊道建置後的監測資料顯示,附近道路上的死傷動物減少,可見這樣的設計有相當的成效。

陽明山國家公園園區面積14,500公頃,區內各種道路總長度有200公里以上,陽管處保育課研究員黃光瀛表示,這些公路對園區內野生動物造成相當程度的衝擊。陽管處從1995年至今共11年間,在園區內的14個路段(總長48公里)進行生態監測調查,共拾獲高達13,000筆遭車輛輾壓過之脊椎動物屍體,平均每年至少有上千隻野生動物因穿越道路而被車輛壓死。

黃光瀛博士解說陽明山動物通道因此,陽管處根據監測資料,在此14個路段中選出5個動物熱點路段,進行廊道的設計。黃光瀛表示,自2004年8月涵洞完工以來,至去年8月底為止,共監測記錄到至少15種動物利用這些涵洞系統穿越道路,合計超過3,800隻次,其中包括保育類哺乳動物白鼻心及鼬獾、赤腹松鼠、刺鼠,爬蟲類的臭青公和紅斑蛇,及兩生類的蟾蜍等。

此外,陽管處也將多年來在道路上撿拾到的較為完整的野生動物個體製成標本,陳列於菁山自然中心的野生動物標本館中,此標本館中也陳列涵洞系統的模型。民眾在經過有動物廊道的路段時,可以看見為動物設置、防制動物進入道路的誘導網,在路邊並有說明告示,讓遊園遊客了解動物廊道的意涵。黃光瀛表示,往後將持續監測動物廊道的效果,在道路建設的同時兼具生態保育,這是政府推動永續發展的重要成效。

「2006生態工程博覽會——陽明山生態廊道」活動自26日起進行4天,民眾可至遊客中心廣場認識動物廊道的設置方式,現場有專業解說員進行解說,也可至菁山自然中心野生動物標本館觀賞台灣珍貴的野生動物標本。

同一時間,公共工程委員會正舉辦「大自然、小感動──我的生態工程筆記」徵選活動,參展民眾對於任何生態工程設計有所心得,都可用散文或影像的方式紀錄下來,認識生態工程之餘,還可爭取最高6,000元的獎金。

作者

李育琴

站在南方的土地,用平躺的島嶼歷史視角,說環境與人的故事。炙風拂面,腳踏黏土之時,試著讓心保持冷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