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信託、信託環境:「閒置果園捐作保育」獲「福特環保獎」有感 | 環境資訊中心
社論

環境信託、信託環境:「閒置果園捐作保育」獲「福特環保獎」有感

2006年12月23日
作者:李永展(台灣環境資訊協會理事長、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常務理事)

第7 屆福特保育暨環保獎已於12月13日揭曉,在133件參賽作品激烈競爭下,台灣環境資訊協會提報的全台第一個以民間土地推動環境信託的「台東成功環境信託體驗園區發展計畫」獲得評審委員的青睞,得到20萬獎助金的優選獎。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從創會以來就一直在引介環境信託的相關資料,透過座談會、派員至英日國民信託組織進行交流等方式,在台灣大力推動環境信託,經過多年嘗試,終於在2006年有台東成功鎮熱心地主願意將土地信託給協會來進行保育的工作,這個機會的出現,實在是環境信託工作的一大進展。

環境信託概念最早起源於英國的國民信託組織,英國工業革命後,該組織在保護英國鄉村環境、海岸及歷史古蹟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不同於政府保護重要的自然與文化資產,國民信託為純粹的民間組織,其擁有的公益信託土地,僅次於英國政府所轄有的土地,為全英第二大地主。日本推動國民信託也超過40年,動畫大師宮崎駿甚至結合國民信託的力量,將當年畫出龍貓卡通的參考場景保留下來,建立起一座真實的龍貓森林。

台灣有關信託的法源則始於1995年通過的信託法,信託法是以一般財產信託的規範為主,信託的受益人通常為特定的個人、團體,而其監督機構,除了營業信託及公益信託另有規定外,法院為信託執行的監督機關。有關公益信託的進一步發展,一直到2003年,環保署頒佈「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才確定了環保公益信託的相關行政管理規範。

在環境保護公益信託許可及監督辦法第四條中,受託人之設立及許可,可以為自然人及法人。台灣的非政府組織有不少是社團法人或財團法人,然而大部份屬於法人的環保團體往往面臨財源窘困的問題,再加上稅法對公益信託尚未完備的情況下,為使環保團體能正常運作,首先必須解決的便是財源的問題。

在環保公益信託的相關規範中,有二種作法可以幫助解決公益信託法人財源窘困的問題:爭取公益信託法人的稅賦優惠(包括對公益信託委託人之捐贈、遺產轉移、信託財產買賣等)、以及提高受託人的經濟誘因經營環境(例如一般大眾捐贈的優惠辦法、對營業收益等)。

這二種作法對環保團體能否永續經營相當重要,環保團體的財源大致可分為募款、會費、及政府委託之計畫案,其中,募款通常不穩定性極高,國內幾乎少有環保團體將募款視為會務推動的主要項目;而會費收入的多寡,則由於環保團體大多數成員極少,也無法達到財源穩定的目的。

至於接受政府委託之計畫案,則潛藏著目的與手段背離的危險。因為要取得政府部門的補助款,除了有賴於該非政府組織是否掌握了申請補助程序的消息外,平常與政府部門保持良好關係也是能否獲得補助的重要因素之一;也就是說,由於資源的分配權掌握在政府部門手中,非政府組織要透過這個管道取得經費來源,勢必面對來自政府部門的種種限制。

台灣的非政府組織在推動環保及保育工作相當有活力,然而受限於財源籌措不易,再加上在台灣社會中,尚未取得相對於政府部門的正式位置,不僅政府部門不肯定其在民間社會中的代表性,即使在民間部門當中,非政府組織亦未被賦予相當的認同。因此,如何在理想與現實的落差下,找出一條永續經營的出路,應該是非政府組織亟待解決的課題。

台灣已經累積多年的環保經驗,民間也已具有一定的動員能量,既然不少非政府組織願意以公益信託的託管方式,對台灣的自然環境提供保育經營的另類方式,而民間也願意提供土地資源來促進保育及環保工作,或許環境信託提供了一條永續經營的可行路。

「台東成功環境信託體驗園區發展計畫」便是環境信託的先驅案例,強調「從一塊土地,開始一個希望」。如果這塊位於台東成功鎮海岸山脈上的閒置果園能夠成功運作,不僅將成為全台第一個環境信託成功的範例,更可為台灣帶來重大轉變,使台灣的土地透過民間活力,一塊塊地恢復生機,進而成為真正永續的美麗寶島。讓我們一起來推動環境信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