沼氣池建設帶動發展 恩施農民走生態建設路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沼氣池建設帶動發展 恩施農民走生態建設路

2006年12月20日
摘錄自12月20日人民日報武漢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實施生態家園富民計劃,近年來,當地因地制宜發展沼氣。截至目前,全州農村已建成家用沼氣池31萬口,適宜地區農戶普及率達44%。

圍繞沼氣池配套工程,建設安全衛生的飲用水源,解決人畜飲水和農用水困難;修築通鄉村公路;推廣使用沼氣和省柴節煤灶;廁所和畜圈分離,推廣以利用沼氣和太陽能為主的潔廁和洗浴方式;與沼氣池建設配套,住房和畜圈相對隔離。如今全州88個鄉鎮全部通公路;100%的村通電並解決通訊難,90%的村通廣播電視﹔解決了51萬人飲水困難,村村建有衛生室。據測算,每口沼氣池年產氣約300立方米,以每立方米1.2元計算,31萬口沼氣池產氣的直接經濟價值達1.1億多元。沼液沼渣可綜合利用,每口沼氣池一年可使農家節約化肥、農藥費用100元,總計可節支3100萬元。開源節流,恩施農民每年可獲經濟效益1.4億元以上,相當於人均增收40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