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守台灣協會/請環境部大力推源頭減量與循環利用,不要再把心力放在末端焚化與SRF! | 環境資訊中心
公共論壇

看守台灣協會/請環境部大力推源頭減量與循環利用,不要再把心力放在末端焚化與SRF!

2024年06月11日
文:看守台灣協會

把資源燃燒破壞掉 排放有害物質 延續線性經濟規模 是循環經濟?

報導,日前(6日)環境部長彭啟明在立法院衛環委員會上,針對垃圾在部份縣市掩埋場上堆積成山,從2018年的21萬噸成長到2023年底的84萬噸,六年增加4倍的嚴峻問題表示,「目前全國有24座焚化廠正在升級整備,預計每年可處理廢棄物總量能約650萬噸,加上正在興建的5座,預計2027年29廠總處理量能可達每年700萬噸,最快2036年可將這84萬噸暫置垃圾完全去化。」「因此針對短中長程規畫,彭啟明指出,短程將協調各縣市推動固體再生燃料(SRF)的廢棄物循環;中程則提升焚化爐處理量能,預計2027年總處理量達每年700萬噸;長程則在今年底推出「資源循環法」草案,讓廢棄物轉廢為能。」

要12年才能去化84萬噸的暫置垃圾,而且短中長程政策規劃都強調焚化/SRF,等於延續前環保署長張子敬時代復活的焚化政策:讓垃圾山堆得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焚化爐/SRF熱處理設施才有正當性蓋得越蓋越多,焚化爐設備商、興建商與操作商才能賺得越來越多?

燒垃圾排放二氧化碳、戴奧辛、重金屬、製造有毒灰渣,發電效率比燃煤還差,污染排放比燃煤還嚴重,這樣的轉廢為能是淨零碳排解方?把資源燒掉,讓大量開採、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線性經濟可以持續,這樣子是循環經濟、零廢棄?

焚化量能已經多很多 還會多更多 為何還要12年才能解決垃圾危機?

其實,我國目前已不只24座焚化廠,自2018年左右起,在前環保署補助經費、財政部促參法(BOT/BOO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機制)稅賦減免以及經濟部再生能源優惠躉購費率的多重鼓勵下,已有台東焚化廠整改重啟,還有桃園觀音焚化廠、花蓮台泥垃圾氣化爐完工營運,已增加了1100噸/日的處理量能,以每年操作330天計,等於新增焚化量能達每年36萬噸;另外還有循環署與經濟部聯手推動、想要吸納可燃事廢的SRF處理設施處理量能也將近每年30萬噸左右,環境部該問問,為何增加了近70萬噸這麼多的處理量能之後,還無法解決嚴峻垃圾危機?

是不是對於事廢沒有總量管制政策,而在美中貿易戰導致的供應鏈重組以及源自疫情的訂單轉移效應而引爆的大開發時代下,任由事廢大幅成長?是不是優厚的再生能源躉購費率、廉價的處理費,吸引了不肖業者以產品之名進口國外廢塑膠製成SRF來燒?是不是因為源頭減量、循環利用等施政力道不足,讓許多原本可避免產生或可回收的生活垃圾跑到焚化爐?

因此,與其投入大筆經費,擴張焚化處理量能,倒不如好好控管源頭;即使要取得焚化處理量能來解決垃圾危機,最快的也不是蓋焚化爐,而是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推動源頭減量,同時做好資源回收與廚餘回收。

由廢紙、廢塑膠製成的固體再生燃料(SRF)。資料照。攝影:陳昭宏

固體再生燃料(SRF)。資料照。攝影:陳昭宏

把垃圾從焚化爐垃圾貯坑搶救出來 大有可為

以平板包材(俗稱薄片塑膠)為例,每年約有5.5萬噸被燒掉,只要把其回收清除處理費率提高到能反映成本,讓回收商願意主動收購,那麼一年可增加5~6萬噸焚化量能。這是比蓋焚化爐更快的方式。

同樣地,大力推動自備餐盒/飲料杯優惠,同時擴增循環容器服務,也可增加很多焚化量能。根據官方統計,紙容器一年回收率約有85%,去年回收量為14.28萬噸,看起來回收成果不錯,但從另一方面來看,這表示還有15%、2.5萬噸被送去燒。光薄片塑膠與紙容器加起來,一年至少就有8萬噸被送到焚化爐燒。如果把它們從焚化爐垃圾貯坑搶救出來,可空出14萬噸以上的焚化量能,因為它們的熱值都比垃圾平均熱值還要高,前者高出兩倍以上,等於少燒一噸,可多出兩噸的焚化量能,而後者熱值則為垃圾平均熱值的1.5倍左右。

至於廚餘,目前回收成果正處於過去20年來低點,離全盛時期的一年83萬噸,整整少了35.6萬噸;而即使全盛時期,垃圾貯坑裡的廚餘保守估計也還有50萬噸以上;如果能夠好好把這至少80萬噸以上廚餘回收出來,即使廚餘熱值低,也還能為全國焚化爐空出每年8萬噸以上的量能。

至於使用在食品包裝、氣密最佳的鋁塑包裝袋,目前已有回收技術出現,如果能把它們公告應回收,從垃圾中貯坑搶救出來,即使其在垃圾中僅佔1%、5萬噸左右的重量,但燃燒後形成的氧化鋁,由於大部分存在於底渣中,預計可減少一成左右底渣量,同時鋁的熱值為生活垃圾平均熱值的3倍左右,預估可空出15萬噸的焚化量能。

還有佔垃圾一成、每年50萬左右的紙尿褲,不但早已有回收技術出現,在源頭減量上更具可行性,因為已有清洗容易、可重複使用的兒童尿褲,而為長照機構臥病在床的患者設計可方便收集排泄物的床具,也已存在於市面,即使要從頭開發更符合人體工學、更方便照護人員或病患自己操作的床具,依我國工業技術水準,也非難事。如此逐一減量或回收,要少燒百萬噸垃圾,不是問題。

減量分類回收是無悔政策 不需要有人為之犧牲

焚化等末端處理設施的設置經費昂貴、興建耗時,且其環境影響由在地社區承擔大部分,會有一些人的生活環境品質與身體健康為大家產生的垃圾而犧牲,是本質上不公不義,且容易遭受到抗爭,是大家都不想要蓋在我家隔壁的鄰避設施;且其興建或整改,依照地方制度法,是屬地方自治,依照廢清法,其成本應由污染者付費,由各縣市垃圾清除處理基金(由每月向民眾徵收的垃圾費中撥出一部分存入)自行支付,中央當年也曾告訴地方,不再補助興建。為何如今,還拔不掉地方吸食全民資源的奶嘴?

反觀源頭減量、真正的循環利用等措施,財務工具掌握在中央手中,強制性的法規訂定,也是中央權責,環境部不能推給地方;要有效推動,也必須由中央帶動整個社會一起來做,不管該縣市有沒有焚化廠,都要一起來做,讓人人都能親手避免或減少對地球的負擔,且不會有鄰避效應,不需要有人為之犧牲,希望新上任的環境部長,不要再把心力放在焚化爐與SRF,而是把有限資源、人力從末端轉移到源頭,比照菸蒂成立全國減廢大聯盟,讓每個民眾都能快樂愛地球。


北投焚化爐。圖片來源:維基百科;攝影:Daniel Guo

參考資料

  1. 聯合報(2024年6月6日),一般廢棄物暫存量6年翻4倍 估超過10年才可完全去化
  2. 看守台灣(2024年6月4日),不讓馬兒吃夠草 奢談循環經濟!
  3. 環保署(今環境部)(2020年11月6日),老驥伏櫪 焚化爐整改再出發 持續邁向新里程

論壇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環境資訊中心》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