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30 10:12
即使是沒有水雉、石虎等保育類動物所在的地方,也要用友善土地的方式耕種。這幾乎是林芳儀夫婦踏入宜蘭、從科學家轉作農夫,所抱持著的最單純的理由。
從美國野生動物保育博士畢業,林芳儀卻形容自己是「意外在務農後找到自己的定位」,在2013年與...
2017-10-09 07:03
菲律賓與泰國近年在發展工業化的時,歷經了發展與環境之間的嚴重衝突。兩國在礦業開採的規模擴大所帶來的環境破壞、與採礦過程不當所導致的環境汙染,都在1990年後有規模越來越大的人民反抗運動。然而,在此兩地環境反抗的環境運動者卻也都面臨相當困難的...
2017-07-31 16:13
為推動世界各地的基督徒一起關心環境,洛桑運動團隊(Lausanne/WEA Creation Care Network)在世界各地舉行諮詢會議,推動各地基督徒關懷環境,並於今年來到台灣,於7月24到28日在新竹聖經書院舉行「洛桑運動東亞諮詢...
2017-03-15 10:57
近年來,林務局喊出「里山」、「里海」作為兼顧保育與居民生計和生活的一種方式。然而,在里山願景所繪製出的人與自然共存共融的圖像,是否真的像我們所想像的?而在看似該將生物放在第一順位的保育中,又為什麼賦予人在其中重要的角色?
那是因為在被...
2016-12-02 17:38
原住民常被視為台灣山林地景當中的「組成成分」,近年來山林治理的規劃也逐步納入部落或社區參與中。但當參與的SOP逐漸清楚,卻浮現另外一個問題:同樣做法是否適合套用到每個部落?
11月30 日,在「人類世下的地理學研究」系列講座上,台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