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化重創生態 科學家可能需插手演化助適應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暖化重創生態 科學家可能需插手演化助適應

2016年11月16日
本報2016年11月16日綜合外電報導,姜唯編譯;蔡麗伶審校

《科學》期刊上近期刊登的論文指出,全球暖化之劇烈,已經改變了地球上動植物的基因和各個生態系統,必要時科學家可能得「人工協助演化」。

研究人員回顧相關文獻發現,全球82%的陸地與海洋的自然生態過程已經受影響數十年。1880年代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排放溫室氣體起,全球平均溫度上升了1°C。

研究者表示,這已經廣泛影響生態系統到了相當值得擔憂的地步,而且有累積的效應。「盡可能控制住氣候變遷對主要生態過程的影響,應是所有國家氣候政策的核心。」

今年全球多地都出現珊瑚白化現象。圖為綠島大白沙珊瑚。攝影:蕭伊真。

生存競爭更激烈 或演化適應 或成氣候難民

氣候變遷的一大威脅在於影響糧食生產,尤其是容易發生洪災和乾旱的地區,導致大規模饑荒和氣候難民。氣候變暖使許多物種往北或是往高海拔移動。海洋物種以每十年72公里的速度往較冷的地方遷移,陸地物種則是每十年六公里。

也有些生物開始改變形態,如體型變小,以增加每單位體重表面積的方式促進散熱。例如,阿帕拉契山的六種林地蠑在過去50年間平均體型縮小8%。

蜥蜴體型稍微縮水對人類看似沒什麼影響,但有證據顯示,人類的糧食來源也出現類似現象。

「部份魚類體型縮水,但可能不完全是海洋暖化的關係,商業捕撈和長期氣候變遷也會影響魚類體型。不過,長期的趨勢分析顯示,北海八種商業捕撈魚類在過去40年間同時因為海洋暖化而體型縮小,產量也減少23%。」

滄海桑田 生態系統改變將釀災

阿拉斯加更發生大規模的生物群落改變,凍原漸漸轉為北方生態系統。

這樣的生態系統改變可能導致嚴重後果。「例如珊瑚大規模死亡,礁石海岸從珊瑚礁為主的生態系變成藻類為主的生態系,溫帶海洋的海藻森林變成貧脊的岩石海床。...湖泊從清澈變得混濁、藍藻增生。」

這些改變不是所有物種都能承受。有些樹木繁殖速度不夠快,來不及往高海拔遷移。

人為介入「保種」 珊瑚、小麥是先例

研究人員認為,人類可能要介入協助自然適應。


綠島石朗珊瑚白化。攝影:蕭伊真。

「一種做法是協助基因流動,使不同族群的個體或配子交流,減少長短期的近親交配。」研究人員指出,「人為協助演化可能是加速珊瑚適應、保護珊瑚礁魚群的關鍵策略。」

「過去數十年,溫度上升加上降雨的變異使稻米、玉米和咖啡收成顯著減少。人們開始使用遺傳學方法因應,如透過使人工栽培作物和野生作物雜交、維持小麥基因的變異性(小麥全球產量自1980年代起減少了6%)。」

「不過,就連野生種也開始出現受氣候變遷影響的跡象。大自然的遺傳資源減少可能阻礙未來發展新作物變異,並影響人適應氣候變遷的策略。」

作者

姜唯

如果有一件事是重要的,如果能為孩子實現一個願望,那就是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存。

蔡麗伶(LiLing Barricman)

In my healing journey and learning to attain the breath awareness, I become aware of the reality that all the creatures of the world are breathing the same breath. Take action, here and now. From my physical being to the every corner of this out of balance's pl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