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家發現「中亞水塔」持續萎縮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中國科學家發現「中亞水塔」持續萎縮

2017年01月04日
摘錄自2017年1月4日中新社北京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國科學家今(4)日公佈一項研究發現,中亞天山地區水資源儲量在過去10多年間平均每年減少22.3億立方公尺,「中亞水塔」正處於強烈萎縮狀態。

橫亙於歐亞大陸腹地的天山長約2500千公尺,是世界上現代冰川發育最完備的山系之一,孕育眾多內陸河和湖泊。作為中亞乾旱區的主要水源地,天山水資源的形成、補給、轉化等獨具特色。

中國科學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研究員陳亞甯及其團隊,對中亞天山地區的水文要素和水資源進行了系統研究,發現過去半個多世紀以來,中亞天山山區的氣溫升高速率明顯高於全球的增溫速率,溫度升高導致該地水文要素和水資源總量發生變化:97.52%的冰川表現為退縮,2.14%的冰川表現為前進,僅有0.34%的冰川沒有明顯變化。

研究還發現,近十年來,溫度升高且高位震盪致使山區積雪呈明顯減少趨勢,積雪面積年均減少60至672平方公里。研究團隊基於未來氣候情境預測:未來的半個多世紀,中亞天山山區的水資源儲量將繼續處於虧缺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