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10日
摘錄自2017年1月10日中國新聞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近年來,廣西因地制宜,大力推行農林廢棄物能源化利用,將其變廢為寶,守護「中國藍」。
廣西崇左市扶綏縣是中國甘蔗之鄉,常年種植甘蔗面積達125萬畝以上,入廠原料蔗600萬噸/年以上,但與此伴生的是農林廢棄物產出量也十分可觀。僅甘蔗葉、蔗渣和桉樹皮兩種主要作物的農林廢棄物每年產出量就高達800萬噸。
記者在廣西扶綏理昂農林廢棄物發電項目園區內看到,已經加工完成的廣西特有的農林廢棄物甘蔗葉、蔗渣和桉樹樹皮以及廢棄家具邊角料,按照分類被整齊地碼放在一旁,等待通過雙傳送帶運送進入鍋爐燃燒發電。
在這裡,鍋爐充分燃燒後產生的廢氣廢料,首先由第一道脫硝工序去除氮氧化物,再經三次除塵過濾後才排出。不能燃燒的廢渣排出後可作為水泥原料賣出,而富含氮磷鉀的草木灰則被收集起來賣給化肥廠,實現農林廢棄物能源利用最大化。
據瞭解,扶綏理昂項目採用的是每小時90噸廢料耗能的循環流化床鍋爐,每年可處理甘蔗葉、蔗渣、桉樹樹皮、稻草等農林廢棄物30多萬噸,通過燃料採購每年為當地農民增收9000多萬元,可節約標煤6萬噸/年,減排二氧化碳18萬噸/年。自2015年7月該項目投產以來,已處理桉樹皮42萬噸,相當於節約標煤5.4萬噸,減排二氧化碳41萬噸,氮氧化物5257噸,二氧化硫3638噸,年度給當地農民創富7000萬元,增加就業崗位1500個。
中華環保聯合會副主席孫曉華表示,中國每年產生的農林廢棄物高達9億多噸,如果任其隨意丟棄焚燒,那將不可避免地加劇空氣、水源和土壤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