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3月07日
摘錄自2017年3月6日自由時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台灣三座核電廠明年起陸續除役,台電之前估計六部機組除役經費共675億台幣,整體包括核廢最終處置等共需3353億元,此數字多次在立院遭質疑嚴重低估,台電均不願表態。據最新版評估,每座核電廠除役就需1400億元,加上核一、二廠改室內乾貯及無人島集中式貯存方案,總費用高達6200億元,核後端基金根本不足支應,短缺近3000億元恐全民買單,平均每位國民要負擔約1萬3000元。
核能除役經費是由核電每度提撥約0.17元的「核能後端發電營運基金」(簡稱核後端基金)支應,根據台電2011年評估,到除役時預計可收到3353億元,三座核電廠除役僅需675億台幣,加上高、低放射核廢處置等項目,足夠支應一切除役支出。
但此估算遭環團及立委強烈質疑,時代力量立委黃國昌就曾質疑核電廠除役花費交代不清,恐根本不夠用。然而台電對此質疑始終未表態,大打迷糊仗,卻自2013年起提升提撥率到0.37元。而依規定,核後端基金每五年須重新估算,並重算每度核電分攤率,台電去年即應更新估算,卻遲未公布。
台電表示,由於目前核後端基金認列數明顯不足,未來可能採年金方式,每年挹注一定資金撥補。但以核電除役最長25年計算,台電每年須撥補上百億才能填補缺口,未來恐仍陷全民買單。
經濟部指出,核後端基金的確去年就應重估,但目前台電僅在核後端委員會報告過一次,尚未定案,近期就會做決定。而原核後端基金估算尚可因應除役,現因無法估算最終處置衍生的成本,包括乾貯改室內、鐵桶及集中式貯存等新增項目,原規劃恐已不夠支應,但「只要能夠補足錢的方法,現在都有在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