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離岸風電商:現階段競標「對台灣不是好事」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全球最大離岸風電商:現階段競標「對台灣不是好事」

2017年10月20日
本報2017年10月20日台北訊,陳文姿報導

為加速離岸風電推動,經濟部將2025年離岸風電裝置容量目標從3GW增至5.5GW。其中的3GW採遴選制,以躉購(FIT)費率保證收購綠電;2.5GW採價格競標,低價者勝出。不過,全球最大離岸風電廠,丹麥商沃旭能源(原丹能集團)台灣區董事長柏森文(Matthias Bausenwein)卻指出,現階段台灣並不適合採用競價制度。

柏森文今(20)於風能產業論壇上發表演講。他表示台灣在地化時程緊迫,但市場需求量太小,他建議5.5GW都採躉購制度,先創造規模,發展在地產業。下階段再引入競價,降低成本。

1020-2

丹麥商沃旭能源(原丹能集團)台灣區董事長柏森文(Matthias Bausenwein)。攝影:陳文姿

本土化尚未成熟 沃旭能源:現階段不宜競標

台灣離岸風電前景看好,廠商申請備查的潛力場址裝置容量達10.996GW,已經超過2025年5.5GW的目標。能源局計畫採遴選機制選出3GW,以「在地化」為主要指標,鼓勵在地產業發展,並以躉購費率保證收購綠電。其餘2.5GW採競標制,由低價者得標。

今早能源局長林全能也出席風能產業論壇,他解釋,遴選可保障3GW順利進展。競價則可讓整體離岸風場開發成本下降,並且有利政府掌握實際成本。

不過,柏森文直言,現階段就採用競價,「台灣還沒準備好。」

柏森文說,現階段台灣本地供應鏈還未建立。時程很緊迫,政府所規劃的3GW不足以支撐本地供應鏈的發展。此外,考量投資失敗或計畫延遲的可能,3GW的容量最後大約只能達到七、八成。

他建議5.5GW全部採躉購制度,創造足夠的市場需求。等達成建置規模,成本降低後,再引入競標。

1020-dong 1

沃旭能源估計,須要4-5GW的量才足以創造在地產業鏈的發展。圖表來源:沃旭能源

丹麥商:競標對大型外商有利 對台灣不是好事

沃旭能源在台投資包括「上緯」位在苗栗的風場,擁有海洋風電35%股份。彰化外海規劃的四個風場則100%由沃旭能源投資。

柏森文表示,沃旭能源計畫跟本土產業長期配合,但在建造時程壓力下,如果本土供應鏈無法跟上進度,也只能從國外進口。「這對台灣不是好事。」

柏森文說,他並不反對競標。競標並未規定與在地化廠商合作,對於大型國際開發商反而有利。沃旭能源在德國、荷蘭、英國都有競標成功的經驗。

事實上,今年初丹能(沃旭能源原名)才以零元競標價取得德國北海的風場,亦即不需要政府保證收購(躉購),企業也能獲利。柏森文解釋,德國的躉購政策已超過十年,風場設置成本穩定下降,才能走到競標的階段。台灣或許不需要這麼久,但現在還不是競標的階段。

1020-dong 2

丹能集團(沃旭能源)是全球最大離岸風電廠商。圖表來源:沃旭能源

[註] 沃旭能源原名為丹能集團(DONG Energy),是丹麥國有企業。DONG代表丹麥石油與天然氣(Danish Oil and Natural Gas)。近期出售石油和天然氣上游業務,轉型為綠色能源公司,11月6日起更名為沃旭能源(Or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