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1後,母乳與孩童尿液裡的放射性銫檢測
「抬起乳房想要哺乳時,眼淚大顆大顆地流個不停。」因為福島核災的輻射污染,從千葉縣避難到北海道的母親佳代女士,述說自己在看到母乳驗出放射性銫的新聞後,對於授乳感到恐懼的心情。母乳驗出放射性銫,或孩童尿液驗出放射性銫的研究,從2011年災後一直到今年2017年,陸續有不同單位發表,也對民眾產生不同的影響。
母乳輻射調查結果
據報導,福島核災後,政府與民間分別做了母乳輻射檢測。首先是中央政府,委託研究團隊在2011年5~6月對全國八縣市108人(新生兒母親)做檢測,其中在放射性銫的部份,第一回有福島縣七人驗出,第二回有東京、福島、千葉、茨城、神奈川、栃木等六都縣的24人驗出;而(在可能導致甲狀腺癌的)放射性碘部份,第一回無法確認,第二回則有福島、茨城、千葉等三縣的人驗出。
另一方面,民間團體則在2011年3月到9月,比政府調查規模更大地,從東北、關東九個地方,共356名母親的母乳裡發現,有8.1%(29名)驗出放射性銫與放射性碘。以縣分區的話,調查對象是以福島縣155人最多,驗出人數也是福島縣最多,有14人(放射性銫13人、放射性碘1人),最大值是福島縣郡山市的一名30歲女性,放射性銫濃度為每公升(母乳)11.5貝克(見上圖)。
對母乳調查的不同見解
對於官方的調查結果,受政府委託的調查團隊,即日本婦產科學會等組織認為,在一般的授乳期間,持續授乳不會影響孩子的健康,理由是從調查數據推算,一年下來也只會追加0.14毫西弗的人工輻射被曝,和當時的食品輻射基準5毫西弗(註:隔年基準降至1毫西弗)相差甚遠。
食品輻射標準,是基於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的建議來訂定的,健康影響在於各種癌症 [註1]。然而,部份民眾擔心的理由,則出於不同的研究基礎。
東京大學系統生物與系統醫學實驗室(The Laboratory for System Biology and Medicine,LSBM)主任(Director)兒玉龍彥的論文指出,根據日本生物測定研究中心所長、福島昭治的研究,車諾比核災中,得到癌前病變、即增殖性的車諾比膀胱炎病患裡,以他們膀胱(切片)放射性銫含量由高至低分成三組,尿中放射性銫含量分別是6.47、1.23、0.29貝克/公升,和前述的中央政府對108人的母乳調查結果(2~13貝克/公升)接近。
兒玉龍彥也曾在國會報告時提及此事(參見上圖):「國立生物測定中心的福島昭治醫師,在烏克蘭發現有500個以上的(常由膀胱炎引發的)前列腺肥大病例,病人的尿液裡有每公升6貝克的微量輻射,有非常多(能避免細胞癌變發生的)P53基因變異狀況,而且處於癌前病變,雖然我們試圖治療,但還是都發生了增殖性膀胱炎,並且有相當機率發展成癌症。」
2011~17的孩童尿液輻射檢查
和母乳直接相關的就是孩童。2011年9月~2012年3月,民間團體對東北.關東七縣的100名幼兒(平均年齡1歲5個月)的尿布做檢查,有37人驗出放射性銫。
專攻放射線計測的神戶大學教授山內知也,在2014~2017年間,針對福島(3~16歲)的37人與茨城(15~17歲)的一人,與西日本(2~17歲)25人,三地未成年人的尿液做檢測,西日本全數不檢出,而福島、茨城的部分,雖然和災後不久做的檢測相比,放射性銫的濃度有下降,但仍有七成驗出(本段以下、小結之前,為該檢測論文文末敘述)。
數值大部分都落在0.16~0.2貝克/公升之間,最大值是0.3貝克/公升;其中還有持續上升的例子。住在茨城縣的男孩是觀測最久的案例,但期間內數值並非一味下降(見上圖),這樣的結果顯示,當事人持續攝取到放射性銫。
利用動物實驗的結果,可從尿中放射線銫濃度推測,筋肉中的濃度最大值可能到達1貝克/公斤;基於這樣的數值,曾有車諾比核災的研究指出,有發生膀胱癌的風險(參照前述福島昭治研究敘述)。
因為福島核災是人類第一次接觸到所謂的「銫球」,它在人體的移動狀況不明,它會導致的內部被曝線量,也不是ICRP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提供的係數所能推測,因此現在有必要確實地檢測尿中的放射性銫濃度。
這份調查有一項因素可能導致誤差。協助調查的家庭,大半都會避免在日常生活中遭受輻射污染與核食,因此跟真實的平均狀況相比,有低估的可能性。
小結
福島核災以來,常有民眾因為低於標準而感到放心,前述日本婦產科學會也是如此,然而,因為各研究的標的不同,如核食標準(國際放射線防護委員會)的風險標的,指向各種癌症 [註1];而英國科學雜誌NATURE「年度十大影響人物」之一的兒玉龍彥(見上圖),則指向癌前病變,無法相提並論,兩者導致截然不同的民眾反應,並不意外。
在核災、核輻射的相關討論中,像是前述千葉媽媽那樣恐懼授乳的反應,或許有人以為是無謂的恐慌,但其實這些家長,除了情緒之外,更多的是對知識的汲取與行動,在這位媽媽參加的團體裡,大家除了找專家學者來上課,還有成員拿著厚厚的核輻射資料,冒昧地想向學校老師說明——表露無遺地,透露出對孩子健康的擔心。
※本文與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合作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