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13日 上稿編輯: 廖宜雰 摘錄自2017年12月13日聯合報報導 為減少空污,中國政府進行調整能源結構,導至今(2017)年冬季天然氣供應嚴重吃緊,停氣、限氣已從華北地區向南蔓延,衝擊下游產業。 據韓國朝鮮日報昨(12日)報導,中國大舉拆除燃煤供暖設施後在北方地區引發供暖混亂,官方計畫以核反應爐來供暖。 報導稱,不同於目前以電力生產為主要目的的核反應爐,「燕龍(核反應爐名稱)」是只為供暖而建造的首座核反應爐。中核集團透露,該反應爐可為20萬戶家庭供暖,每年可替代32萬噸煤炭,減少3200噸煤煙和粉塵的排放。 能源議題能源轉型中國新聞能源結構供暖朝鮮日報核反應爐天然氣核能 相關文章 台灣反核運動大事記 1978~2022 2022/03/17 反核四「爆走族」核四廠到凱道徒步70公里 把貢寮聲音送到台北 2021/12/06 核四廠「1003」事件30週年 環團籲年底公投終結核四 2021/09/22 【午安環境】氣候變遷衝擊柚子產量、台積電採用碳中和認證天然氣、全球增20個生物圈保護區 2021/09/16 拜登政府暫停出租聯邦土地開採油氣 14州提告 2021/03/26 中國能源白皮書冀2060年前碳中和 2020/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