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的碳足跡隨著其價值上漲而水漲船高,引發人們對數位貨幣之環境永續性的擔憂。
然而根據氣候之家(Climate Home News)的報導,專家認為,透過去中心化的系統交易可以比普通信用卡或現金交易更環保。比特幣背後的區塊鏈技術也可提高永續供應鏈或碳交易的可追溯性,為氣候帶來助益。
永續發展基金會「Cleantech 21」執行長貝林格(Nick Beglinger)表示,「目前來說,所有區塊鏈相關事物都不永續」。
比特幣是透過「挖礦」產生,這是個複雜的運算過程,需要大量的能源。
區塊鏈是在一個分散的電腦網絡上,註冊比特幣或其他數位貨幣交易,並製作加密副本,將其合併成無法被破壞的檔案鏈。根據Digiconomist的資料,區塊鏈消耗的能量正在迅速成長,目前每年消耗33 TWh,相當於整個丹麥的耗電力消耗。
追踪比特幣、以太幣碳足跡的研究團體「Clean Coin」指出,這兩種貨幣在11月份分別排放了930萬噸和340萬噸二氧化碳。
Clean Coin稱,如果到2030年,一半的人口擁有數位硬幣,那麼這些數位貨幣耗電量將相當於今日全球的電力生產。
Clean Coin將在18日發表的白皮書中提出一些方法來減少比特幣開採的能源消耗。
「這份白皮書分析如何降低數位貨幣耗能、如何達到環境友善。這些問題很複雜,沒有簡單的答案。」貝林格說。
貝林格指出,挖礦方法必須精簡,尤其是產出「工作證明」時。此時礦工必須進行運算產生一個新的數位貨幣,並證明它在系統中有效。為了節約能源,白皮書提出了一種「利益證明」法。以這種方法,網絡利害關係者或所有者自動驗證產出的貨幣,不需要「工作證明」。
貝林格認為礦工們有尋找低耗能挖礦方法的動機,但有些人認為監管者需要介入。
新興氣候金融發展組織IAAI的秘書長保哲(Miroslav Polzer)表示:「這個產業需要更多的標準化工作、提高碳足跡意識,並使區塊鏈社群承諾低碳。如果做到這一點,分散式分類帳(也就是區塊鏈)可以成為因應氣候變化的有效技術」。
拉丁美洲倡議組織「Dialogo Energia」主任安德拉(Rodrigo Andrade)說,乾淨能源轉型必須加速,以抵消區塊鏈對化石燃料的需求成長:「我對區塊鏈有疑慮,因為我們沒有足夠的再生能源來滿足巨大的用電需求。再生能源轉型已經在進行中,但是如果我們希望這項技術能夠友善氣候,就需要加速。」
氣候友善的區塊鏈應用之一是增加國際碳市場交易或永續商品流動的可信度。因為區塊鏈的交易記錄無法被竄改,可以使世界各地的交易更加透明。
12日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主持的氣候峰會上,六家國際企業和四家金融科技新創公司啟動了一個用區塊鏈獎勵永續發展的計畫。民生消費品巨頭聯合利華(Unilever)、英國連鎖超市森寶利(Sainsbury)和巴克萊銀行(Barclays)將與馬拉威的茶農一起進行資料共享測試,整個計畫價值60萬英鎊(80萬美元)。
巴克萊銀行綠色銀行委員會主席湯瑪士(Rhian-Mari Thomas)表示,如果貸款人擁有永續發展的有力證據,可以以更好的條件提供資金。
「目前無法將永續發展資料與供應鏈資料連接起來,例如運輸單據、交貨日期或農民用水量等。區塊鏈的好處是讓我們可以看清楚複雜的供應鏈。」湯瑪士說。
參考資料
- Climate Home(2017年12月15日),Bitcoin reforms proposed to curb soaring carbon foot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