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02月04日
摘錄自2018年2月2日中新網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早期生命研究團隊在安徽壽縣約8億年前的化石中,發現了具有多細胞和細胞分化的「大型安徽絲藻」,其成為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2月2日,相關成果在線發表在《細胞》出版集團《當代生物學》(Current Biology)雜誌上。
本次發現的大型安徽絲藻為單列的絲體化石,由一層薄的胞外膠鞘包裹,研究認為其是一種具異形胞的藍藻化石。這一發現,將最早可靠的具異形胞的藍藻化石記錄由泥盆紀(約4.1億年前)向前推進到新元古代早期(10-7.2億年前),提供了早期生物固氮的最早化石證據。
研究認為,藍藻的異形胞是為了應對氧氣濃度上升、保護其中對氧氣敏感的固氮酶而產生,因此大型安徽絲藻從生物學方面也證實了新元古代早期地球氧化還原環境的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