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低海拔森林的領角鴞,通常是一夫一妻共同育雛,今年,台中市的吉峰國小出現了一夫二妻。三人行會不會太擠?牠們能順利傳宗接代嗎?
台灣有12種貓頭鷹,其中與人們住的最近的,就是領角鴞,牠們喜歡棲息在淺山地區,羽色與樹皮很接近,有非常好的保護色,但是牠們的棲地,因為都市擴張,大量消失。
長期研究貓頭鷹的林文隆,看見問題,動手使用廢棄木材做人工巢箱,為領角鴞爭取生存機會。「原本應該有天然樹洞的地方,現在沒有,我們就給牠一些。」他說,因為貓頭鷹不會築巢,大部分使用樹洞,人工巢箱是種補償。
2003年展開的巢箱計畫,從最初在果園、檳榔園懸掛,漸漸的推進都會區校園。
在台中市霧峰國小,林文隆挑選校園裡最適合的樹,邀請同學來幫忙。小朋友撈起地上落葉,為寶寶鋪床,巢箱上的彩繪,畫滿對領角鴞的祝福。志工爬上梯子,把巢箱高高掛到樹上。
把巢箱推進校園,一方面是因為校園有樹,領角鴞有機會存活,另一方面,讓小朋友就近體會生命教育。同樣位在霧峰區的吉峰國小,圍牆邊的巢箱,連續五年都有領角鴞來育雛。
家長會長協助校方架設了24小時的監看系統,透過wifi分享畫面,使用電腦或手機,就能即時觀察領角鴞。「一個巢箱來了兩隻母鳥,下了五顆蛋。」校長陳武鎗覺得,今年是最特別的一年。
兩隻母鳥經由專家羽色辨別,發現都曾來這裡繁殖,大白在2010與2017年用過這個巢箱,另一隻花點則是在2016年用過,2018年,牠們決定共用。
通常一對領角鴞最多可以養大四隻寶寶,這次,一隻公鳥,兩隻母鳥,五顆蛋,
牠們會打破紀錄嗎?
學校特地布置了一面電視牆,方便小朋友來觀察。2月28日,出人意料的事情發生,其中三隻寶寶失去長大的機會,母鳥親自結束了牠們的生命。陳武鎗表示, 學校附近的原始森林,因為闢做停車場,剷除了植物,造成牠們的食物來源減少,這是自然淘汰的現象。
收拾悲傷,最後一隻寶寶還有機會長大。小朋友為牠進行命名投票,最後取名利利安,希望牠吉利、順利、平安。
領角鴞是保育類,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為了生態研究,向農委會提出申請,3月19日,準備把利利安從巢箱中拿出來,進行測量。在之前,小朋友只能透過網路觀察,這是他們第一次與利利安面對面。短暫相會帶給小朋友難忘的體會。
另外,學校也鼓勵高年級的同學,為低年級小朋友解說貓頭鷹。漸漸長大的不只利利安,小朋友也跟著成長了,一個個都成了貓頭鷹達人。
3月24日,利利安順利離巢。離開不代表結束,師生們常常抬頭尋找利利安,想牠會不會就躲在某處看著小朋友呢?
從林文隆開始推動巢箱計畫,到利利安平安長大,這場因緣鋪陳了十多年。利利安的誕生,是學術研究的特殊案例,一堂曲折而充滿養分的生命教育,也是吉峰國小師生與研究人員的共同回憶。未來,希望有更多人願意伸出援手,為野生動物出一份力。
本文轉載自:【公視《我們的島》節目—利利安誕生記】
04/16(一) 22:00首播
04/20(六) 11:00重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