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手護沙 亞洲交通50歲給環境的獻禮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動手護沙 亞洲交通50歲給環境的獻禮

2018年05月09日
環境資訊中心記者 林芊妤報導

亞洲交通器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亞洲交通)1968年於彰化成立,至今走過50個年頭,身為台灣在地的傳統產業,亞洲交通選擇以不一樣的方式慶祝50歲生日。在台灣環境資訊協會(以下簡稱環資)的帶領下,與樂活台灣協會合作,5月5日於台南七股舉辦護沙生態工作假期,不僅邀請同仁一起來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同時也送給環境一份大禮。


亞洲交通選擇以不一樣的方式慶祝50歲生日,不僅邀請同仁共同認識自己生長的土地,同時也送給環境一份大禮。攝影:林芊妤。

這天亞洲交通同仁攜家帶眷,首先來到台南七股的六孔管理站。「說起七股,你想到什麼?」,「鹽山」是許多人第一個冒出的答案,然而活動一開場,樂活台灣協會講師郭家寧,即帶著志工們將目光轉向一般人向來不會注意的「沙」。因為氣候變遷或近代的各種人為設施,台灣的西部海岸線正在退縮,樂活台灣協會長期帶著民眾執行護沙工作、關注相關議題。

清楚了環境所面臨的問題,與今日來此的目的,志工們隨即拿起工具,前往當天進行護沙工作的頂頭額汕。「這是沙漠!」登上沙洲,孩子們腳下不住抵擋細沙下陷的力量,吃力前進,一抬眼又被眼前連綿起伏的沙丘所震懾。在工作人員細心示範操作方式後,大人與小孩所組成的護沙小隊,紛紛開始了動作,孩子們的專注感染了大人,讓所有人心無旁騖。眼看志工們從生疏的動作到漸漸熟練,稻草築成的簡易籬笆很快地在沙洲上蔓延開來。


志工們分組進行護沙工作,也有志工協助測量成果。攝影:林芊妤。

下午志工們搭船遊潟湖,不僅登上網仔寮沙洲,一覽沙洲豐富的生態,更在遊覽的過程中認識潟湖所孕育出的,養殖產業富饒的人文風景。沙洲外的波濤頻頻與潟湖內的平靜無波、一望無際的各式蚵架與鮮甜肥美的烤蚵、不時緩緩飛掠海面的水鳥,這一切,都讓志工們深刻感受沙洲、潟湖,與在此生生滅滅的萬物緊密依存的相互關係,也明白了上午的護沙工作背後所傳達的理念。


船家準備新鮮的烤蚵請志工品嚐,並帶領志工認識平靜的內海中,當地居民賴以為生的養殖產業。攝影:林芊妤。

活動最後的分享會,有志工問起:「海邊的風向很亂,稻草施作的走向該如何安排才有效率?」對於這個常常被提出來的問題,樂活台灣協會主任柳秀慧回應,人們常以施作效率來看待環境工程或環境本身,然而影響環境的因子非常多元,環境的變動是持續不斷的,以講求快速與效率的思維來看待環境,並不合適。「我們到底需要多少水庫?」她舉例說明,上游集水區的攔砂壩是攔下沙源,導致海岸線退縮的原因之一,在年雨量充足的台灣,缺水的情況卻時有所聞,便宜的民生用水、優惠的工業用水,都是整個社會的選擇。柳秀慧提供志工另一個思考面向:「也許我們面對自然的態度需要改變、也許我們該反思台灣未來所期待的生活環境是什麼樣子。」


眼前的消波塊離岸堤正是追求效率思維下的產物,但年年下陷的結果我們還要投入多少資本才「有效」?攝影:陳孟薇。

亞洲交通本次活動負責人Ruby分享,公司今年邁入第50周年,內部從幾年前就開始思考該用什麼方式慶祝這個重要的里程,聚餐、送禮到邀請團體表演都曾在候選名單中。然而公司深耕在地,自覺當飲水思源、回饋土地,50歲的生日願望便是從今年開始每年進行一場「山或海的活動」,經過搜尋資料,發現竟有企業選擇工作假期的方式,邁出更有意義的下一步。身為在地的傳統產業,一開始Ruby也擔心同仁無法接受這樣的慶祝形式,然而當夥伴們帶著家人一起踏上沙洲、了解環境議題,思考就會源源不絕地出現。

「那麼大片的沙灘,我們植了193公尺的稻草,顯得非常的少,好像有點徒勞無功,好像非常無奈,相信大家內心都有受到衝擊,我們從來沒有想到要開始挽留住大自然的腳步是這麼困難」Ruby分享道。

亞洲交通期待這次動手彎腰為環境付出的經驗,能成為一個小小的種子,邀請公司同仁一起學習友善環境的生活方式,認識腳下這片紮根50年的土地。


亞洲交通邀請同仁和公司一起學習友善環境的生活方式,認識腳下這片紮根50年的土地。攝影:陳孟薇。

作者

林芊妤

能給的不及自然給我們的。篤信自然的療癒效果可比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