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時報於2018年6月11日刊登一則新聞提到近年因七美島雙心石滬爆紅,觀光急速發展,縣議員呂啟宗建議拓寬南滬港道路並擴大闢建停車場。以南滬港碼頭腹地小、道路狹窄為由,爭取拓寬道路並擴大闢建停車場,建議將原本置放海堤外的消波塊再往外移,填海造陸擴大港埠用地,以供遊覽車迴轉,並讓機車停放。
此舉引起在地居民關切,認為不應為了圖利少數觀光業者而利用公帑擴建碼頭和停車場,破壞鄰近地區海域生態,進而發起聯署反對呂啟宗議員主張擴建七美碼頭和停車場一案。追溯事件發生原委為澎湖縣議會於06/06前往七美鄉鄉考察時(澎湖時報,2018/06/07),呂啟宗議員針對七美觀光發展設施供給不足提出之建議。
七美嶼觀光發展狀況
七美嶼主要觀光景點除雙心石滬外還有七美燈塔、望夫石、小台灣等,大多數觀光客停留時間多在五個小時以內,超過半數是停留三小時以內,遊客主要從馬公市搭乘公民營交通船或遊艇登島後再租用機車或搭乘巴士做環島景點觀光後即搭船離開,旅遊旺季時一天的遊客量約可達到3000人次,其中又以租用機車為主要交通方式(機車租用1~2小時150元,一天含油250元),島上食宿供應很有限加上提供的觀光活動有限,留宿型遊客數量少。根據七美鄉公所網站資料,七美島上共有三家公司提供巴士環島服務分別是,德奇遊覽車公司、旅行家、順天車行,巴士環島行程統一定價150元 / 人,一趟環島行程約為兩小時。
觀光發展衝突
七美島陸地面積不到七平方公里,島上淡水資源短缺,觀光旺季時每天可以湧入至少3000人以上的遊客人次,長年以來居民不但沒有因為觀光發展得到相對應的好處,卻必須飽受大量觀光客在島上騎機車隨處移動造成的空氣污染和交通問題,遊客在島上製造的大量垃圾也造成環境髒亂問題。
2016年6月30日七美南滬港曾因為觀光船舶進出頻繁,引發漁民不滿,漁船以集體不出海,占據碼頭方式,讓觀光船舶無法靠岸,發動封港抗爭,不只是漁民,飽受觀光負面衝擊困擾的居民也表示支持,希望縣政府能夠拿出辦法解決觀光客造成的負面衝擊。當地民眾抱怨每到旅遊旺季時就會湧進大量觀光客,帶來許多垃圾,卻只有少數觀光業者賺飽飽,鄉民卻飽受生活不便和環境髒亂之苦,早已積怨己久,才會如此團結,集體以封港方式抗爭。顯示出居民對失控的觀光發展早已忍無可忍,此時卻還有縣議員提議要破壞海域生態來擴建碼頭圖利少數遊覽車業者,卻不關心如何有效減少觀光衝擊對居民的影響。
除擴建碼頭停車空間引發爭議外,當日七美鄉代會主席張仁和則是特別提出水荒警訊,指稱全鄉近200口淺水井已全部乾涸,地表水庫儲水量也僅剩1%,若是大量觀光客再來島上增加用水量,七美即將面臨無水可用的窘境。
七美嶼在行政院版全國國土計畫與澎湖縣市層級國土計畫草案中都被歸類為海域生態環境條件佳,陸地環境脆弱與觀光承載量低的島嶼,以發展生態與永續觀光為主要的土地利用型態與經濟活動。提議擴建碼頭停車空間以滿足少數觀光業者(三家)需求而破壞海域生態的舉動,十足缺乏對地方與觀光衝擊的理解,而地方居民能夠團結起來捍衛家鄉環境則顯示出七美嶼目前面臨到負面觀光衝擊的嚴重性,本會建議七美鄉公所與鄉代會應盡快與縣府協商,提出解決之道,包括:
- 委託學者專家盡快研擬提出遊客總量管制計畫,包括登島人數、觀光型態等永續觀光相關措施以有效控制觀光衝擊;
- 針對登島觀光遊客收取環境維護費,用於解決環境髒亂和觀光衝擊等問題;
- 島上出租機車改以電動機車,巴士改為電動巴士以減少空氣污染;
- 推行遊客垃圾減量措施,減少觀光客在島上的垃圾製造量;
- 減少不必要的硬體建設(包括澎管處部分遊憩設施工程)以免破壞環境;
- 委託學者專家進駐七美協助發展島嶼生態或深度旅遊相關產業取代現在的大眾旅遊模式,讓觀光發展利益能夠更公平分配給鄉民。
七美鄉民反對擴大港埠用地增加停車場 連署 Q&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