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A防腐木材致癌風險高 4月起禁居家用途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CCA防腐木材致癌風險高 4月起禁居家用途

2007年04月05日
本報2007年4月5日台北訊

歷時多年研議,環保署去(2006)年底公告,以鉻化砷酸銅(CCA)處理之防腐木材,由於致癌風險高,自今年4月1日起全面禁用於居家用途。凡室內建材、傢俱、戶外桌椅、遊戲場所、景觀陽台、走廊、柵欄及有可能與皮膚直接接觸之用途,都在禁用之列。但建築物樑柱、地基製材、橋樑結構及基礎接地用材,不在此限。

鉻化砷酸銅(Chromated Copper Arsenate, CCA)從1940年代起即廣泛用於木材防腐處理,但由在環境中會釋放出重金屬物質,對人體危害風險,近年歐美環保界普遍呼籲禁用。美國環保署自2004年起即不准CCA用於處理居家使用的木材;歐盟部分,於2003年1月明令禁止販賣經鉻化砷酸銅處理之木材用於住宅區及與皮膚直接接觸之產品。台灣則在經過多年討論後,終於決定嚴格限制使用範圍,但已較先進國家晚了3年以上。

鉻化砷酸銅(Chromated Copper Arsenate, CCA)是由鉻、砷、銅所組成的水溶性木材防腐劑,再透過加壓過程注入木材中,用來防止木材腐敗,並避免木材遭受蕈類、黴菌及白蟻等的危害。而經鉻化砷酸銅處理後的木材,會因為氣候、雨水或土壤酸度等因素,釋出砷及鉻等物質,而對人及環境生態造成風險,民眾接觸鉻化砷酸銅處理後的木材,有可能直接吸入口中,或透過皮膚接觸而進入體內,具潛在的危害風險。

環保署指出,此項措施涉及經貿、檢驗及環保等主管機關,經該署與相關機關研商後,已訂定配套措施,並製作「使用鉻化砷酸銅(CCA)處理木材之注意事項」宣導資料,請各部會與業者協同宣導。

未來環保單位將依「毒性化學物質管理法」妥善管理CCA原料的運作場所,並透過登錄及稽查等方式避免不法業者違反規定。此外,經濟部標準檢驗局自4月1日起亦將受理防腐處理木材中鉻、砷、銅之含量檢測,提供外界相關檢測服務。

環保署表示,早期國內古蹟界多使用鉻化砷酸銅為防腐處理,後來因考量其危害疑慮,經內政部宣導後,大多已停止使用,管理單位只要做好定期的維護工作,對於遊客應無危害的風險。

依美國環保署資料,自1940年代起,鉻化砷酸銅即開始用在木材防腐處理,至1970年代,絕大部份戶外建築木材皆採用CCA作防腐處理。CCA成分裡含有砷,可能會由木材釋放至環境中,進而對人體與生態環境造成危害疑慮。

目前國際上對經CCA處理之木材並未全面禁用,但美國環保署2002年2月12日公告由業界自發決定,逐漸減少CCA的使用,改採其他替代用的木材防腐劑,CCA使用範圍只限於建物基礎結構及農業方面等用途,自2004年1月1日起,美國環保署即不准鉻化砷酸銅用於處理居家使用的木材。

歐盟部分,於2003年1月明令禁止販賣經CCA處理之木材用於住宅區及與皮膚直接接觸之產品等,只可用在鐵路枕木、電力冷卻塔以及電線桿等用途,但使用中的木材不禁用。日本則嚴格規定排放廢水中砷的標準,業者為符合排放水標準,亦自發性逐步減少使用CCA。

環保署呼籲,民眾於選擇家具或進行裝修時,可據此資訊多注意木材之安全性,以保障自身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