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日中華核能學會舉辦「福島復原現況」論壇,再引發核能議題的正反意見論戰。核能學會邀請東京電力公司副會長廣瀨直己大談「日本東京電力重建之路」,但全國廢核行動平台痛批,東電一直淡化福島核災的災情,逃避自己該負的責任,甚至轉嫁給日本政府與全民來承擔,找東電來談福島現況,實在諷刺也相當失真,並拋出兩份國際環團在日本做的報告作為反擊。
廣瀨直己指出,福島附近地區輻射劑量分布已明顯降低,福島機組也都在可控制的穩定狀態,疏散人口統計也逐年降低,部分居民即將可以回到居住處所,福島復原共計投入40萬人力,目前已回復正常工作環境,估計福島事故所導致的賠償金額是1450億日元。
廣瀨直己表示,日本至今已有9部機組恢復運轉,且未來將有更多機組恢復運轉。安倍政府也已在今年6月提出要讓核電佔比在2030年達到20至22%。雖然日本曾在2012年要求核能機組在滿40年運轉期限後即停機,但他認為這缺乏科學基礎,其實還有延役的可能。廣瀨直己更指出,在福島事件發生後的「零核電」二年期間,二氧化碳排放量分別增加17%及11%。
除污不曾完成、老人才回去 青年自主避難成統計黑數
但全國廢核行動平台公布兩份日本報告,由國際環境NGO「日本地球之友(FoE Japan)」與「日本綠色和平」今年陸續推出的兩份報告,指出目前擁核團體與部分媒體帶風向,以「福島人都已經回去了」、「核電都已經重啟了」,試圖影響台灣社會對於福島核災的認知,低估核災的影響,以求台日兩國的核電產業重生復興。這些說法當中,有七大迷思有待破解。而報告正在翻譯成中文,環團表示將陸續上網公開。
全國廢核行動平台摘錄日本地球之友在今年3月最新出版的《福島的現在與能源的未來》,與日本綠色和平6月針對安倍政府新能源政策發表的最新聲明《Evalua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on the Japan's Fifth Basic Energy Plan》兩份文件,重批核能學會等擁核團體說的只是日本安倍政府的說詞,而民間團體在當地第一線長期協助與調查,他們的報告才更能讓社會瞭解福島的現況;而日本在核災後的能源政策也有所迷思與不確定性,並非台灣應該參考的對象。
面對災區已經完成除污、災區避難指示已經解除、核災傷害遭誇大,並沒有人死於福島核災的說詞,地球公民基金會研究員李翰林反駁說,據日本地球之友的調查,雖然整體的空間劑量的確降低,但土壤裡的放射性「銫」的濃度,目前還是高。
在2015年的12月至2016年9月間的檢測,南相馬市鹿島區、原町區的196個地點中,有194個仍達到「放射線管理區域」的程度,也就是4萬貝克/平方公尺,各有50個地點高達40萬貝克/平方公尺,顯示即便日本政府表示已經進行除污、避難指示解除,宣布了人可以回去,但不能代表沒有輻射。
李翰林指出,所謂除污的成效其實有限,因為除了居家周邊,外洩的放射性物質也飄到森林原野,一旦風吹,又飄回住家,因此除污不可能完全消滅輻射污染,只是在重複移動污染源,而除污後的含放射性廢棄物,也是讓人頭痛的問題。
而所謂日本政府解除避難指示、「居民已經都回去了」的說法,李翰林表示,日本地球之友指出,解除避難指示的標準太過寬鬆,且數據顯示,回去的居民多半是高齡者不在乎輻射問題,而一心只想回到熟悉的地方終老,年輕人與正在育兒的家庭還是不願意回去;福島九個市町村整體返回的比率只有15%,尤其離核電廠越近的越沒有人願意回去,例如浪江町1.8萬人只回去了490人,為2.7%是最低的一町,富岡町也只有3.2%、飯館村10.3%。
而這些不願回去者現在變成「自主避難者」,不再有難民的身份,相關的賠償與住宅提供也都失去了,淪為遭政府遺棄的狀態,因此受害者只是不在政府的統計中,而非真的減少了。以2016年10月富岡町居民的調查為例,16%表態想回去,且年紀越大者傾向越明顯,但其中37.5%卻無法決定何時回去;而回答已決定不回去者,以30至39歲的青年居多。
至於「沒有人死於福島核災」說法,李翰林批,核災不能以直接死於輻射的人數、金錢來橫量,福島當地多為農林漁村,不若都市人隨意遷徙,而是跟土地有更深的連結,這個連結遭到破壞,等於居民的過去與未來也遭毀壞,因此各種身心壓力、疾病甚至自殺所致的,都算是相關連的死亡。且在日本地球之友的調查中,目前福島18歲以下的青少年,有194位遭篩檢出疑似罹患甲狀腺癌,其中更有159位已經確診,是災前的60倍。
安倍「五年能源計畫」2030核仍佔20% 挨批不切實際
對於日本安倍政府宣稱不要重啟核電、並在6月提出「五年能源計畫」,其中仍規劃2030年還要有20%的佔比。但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表示,重啟核電的政策,目前在日本的大小民調,贊成重啟者都不到3成,顯示這只是安倍政府想重啟而非全日本國民已經接受。
綠色和平能源專案經理李之安更表示,安倍的五年能源計畫中,規劃2030年燃煤26%、天然氣27%、核能20至22%、綠能22至24%。其中核能的佔比,幾乎回到核災前的比重,也等於需要30座反應爐。但是李之安指出,日本原有54座核電機組,已有15座確定除役,剩下有可能重啟的39座中,其中有26座正在申請審查,但有6到14座極有可能無法通過;且這39座中,又有16至34座面臨40年除役的期限,因此日本綠色和平推估,日本要2030要達成核能佔到20%根本不可能,可能最後只有3.5至5%。
李之安指出,日本的能源智庫都把安倍2030年核能佔20%的規劃視為日本未來最大的不確定因素,到時候面臨的巨大落差,電力到底要從哪裡來?而綠能要佔到22%以上,卻不見日本政府提出任何電網供應的改革計畫,來處理綠能所需要的調配能力,顯示日本政府對能源的態度仍屬老舊的思維,李之安直指,這不是台灣應該參考的能源政策。
核能學會重提 「以核養綠」
但核能學會理事長李敏在現場表示,台灣的核一二三廠的裝置容量佔了全台總發電設施容量的12.5%,過去20年每年供電佔15至20%,被使用率明顯高於其他發電方式,而2016、2017年降至13.5%、9.3%,是因為核一二的機組遭「非技術性停機」所致。
李敏批蔡政府對2025年非核後的規劃,天然氣要從去年的38.6%提高到50%,並不務實,台灣不像韓國可以直接從俄羅斯接管供氣。李敏重申「以核養綠」的主張,在綠能、儲能設備尚未到位前,延役既有的核電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