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能製氫技術更進一步,新型光電極可捕獲 85% 可見光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綠能製氫技術更進一步,新型光電極可捕獲 85% 可見光

2018年09月14日
摘錄自2018年9月13日科技新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北海道大學電子科學研究所教授三澤弘明(Hiroaki Misawa)團隊一直以來便致力於打造金製光電極,希望可透金奈米粒子捕獲更多可見光,為提高光吸收量,團隊打造一款「三明治」光電極,實驗結果也指出,新型光電極效率比以往的設備還要高,可吸收超過 85% 可見光,三澤弘明指出,金奈米粒子會出現「局部電漿共振」(localized plasmon resonance)現象,可吸收特定波長的光,且二氧化鈦層中的電漿會與可見光相互作用,讓金奈米粒子可吸收光譜範圍較寬的光。

當金奈米粒子吸收光時,額外的能量會刺激金的電子激發(electron excitation)並將電子轉移到二氧化鈦層中。三澤弘明表示,光轉換效率可說是以往的 11 倍,可大大提升水分解製氫效率。

研究員表示,團隊希望未來可用極少的材料、讓光電極有效將陽光轉換成再生能源,進一步加速實現永續社會。目前研究已發表在《Nature Nanotechnolo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