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報報】RE100報告摘要-如何發揮企業領導力,更快更廣地採用再生能源(上) | 環境資訊中心
國際新聞

【你來報報】RE100報告摘要-如何發揮企業領導力,更快更廣地採用再生能源(上)

How to Lead: Going Further and Faster on Renewable Electricity

2018年10月09日
文:台大風險政策中心 RSPRC;陳瀅竹翻譯;林怡均、蔡佩樺審校

哪些要素構成企業採購再生能源的領導力呢?降低溫室氣體排放量如今已是各國企業的共識,氣候組織(The Climate Group)碳揭露計畫(CDP)於2014年共同成立的國際倡議行動「RE100」正是為此而生。RE100的領導人Sam Kimmins,和CDP的科學基礎目標暨再生能源主任Alberto Carrillo,就再生能源和企業領導力的主題分享了不少看法。

RE100一直與企業領導力息息相關。當大多數人都認為難以實現時,參與RE100的企業成員已立下承諾,竭力朝向100%再生能源電力邁進,並將再生能源的使用規劃與其核心商業策略結合。2018年尤其是加速氣候行動的關鍵年,領先的企業希望能有效減排,驅動乾淨能源轉型。許多參與成員經常向RE100諮詢:作為一變革的推動者,如何最佳化效益、最有效發揮影響力。 RE100因此提供「再生能源領導力框架(The RE100 Leadership Framework)」,其涵蓋五個面向:企圖心(Ambition)、透明度(Transparency)、永續性(Sustainability)、具體有效的採購(Impactful procurement)和影響力(Influence)。RE100鼓勵企業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再生能源領導力框架(RE100 Leadership Framework)
再生能源領導力框架(RE100 Leadership Framework)

設定具企圖心的目標,以及公開透明的行動進展

盡早設定清晰、積極且100%使用再生能源的目標非常重要。100%隱含著沒有任何模糊空間,這使得參與企業必須全球性地改變他們的商業運作。變革的速度也很關鍵,否則無法有效抑制全球暖化。目前已有將近三分之二的RE100成員致力於2025年前完全使用再生能源電力,有超過四分之三的成員設定2030年前使用100%再生能源電力。印度最大的汽車製造商——塔塔汽車( Tata Motors)就是代表,即使自身為高耗能(耗電)的汽車產業,該企業仍承諾2030年前將100%採購再生能源。

將執行過程公開透明化是另一項領導力的特徵,藉由向投資人和客戶公開自身承諾的目標、進展、採購方式,能確保企業徹底實踐行動。而和同儕分享這些經驗,更是在無形中傳播這項議題的重要性,加速再生能源市場成長。RE100也要求參與企業向CDP揭露其能源數據、再生能源採購方式,以及其如何領導變革。

驅動永續經濟發展

對經濟創造正面影響力,例如增加永續經濟的規模效益、工作機會和創新,也是領導力的展現。企業對再生能源電力的採購將成為(能源)供給端的資金來源。根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loomberg NEF)的計算,140個簽署RE100的企業需要再購買1,970億度(197TWh)的再生能源電力,方能在2030年達到100%再生能源目標。 國際再生能源總署(IRENA)指出全球已有超過1000萬人在再生能源領域工作,而RE100成員正透過購電協議(power-purchase agreements, PPA)、現場發電(onsite generation, OSG)、投資新興技術等方法,進一步提高就業人數。領先的企業不僅努力朝向100%的再生能源轉型,更致力確保轉型的過程永續-確保綠色經濟的果實能讓在地社區直接獲益、保育自然棲地,且提高再生能源的可取得性。

發揮超乎預期的影響力

不受限於企業自身的營運範疇,積極影響周遭關係網絡使用再生能源,也是另一項企業領導力。RE100呼籲參與的企業成員和自身供應商共同投入再生能源,蘋果公司就是值得一提的案例,蘋果今年已宣布其供應鏈的其中23家製造商,都已承諾為蘋果產品使用100%的再生能源。 隨著RE100的成員數量增長,對政策制定者的影響力也會增加。例如英國電信(BT)、H&M和宜家家居(IKEA)及諸多著名企業都簽署了給歐盟理事會的公開信,呼籲制定2020年後的乾淨能源政策組合(post-2020 Clean Energy Package),即是商業界將改變拓展到其他層面的領導力案例。


德國再生能源。圖片來源:https://unsplash.com/@draufsicht

這些領導企業也並非只在歐洲。近期,已經有更多的日本企業加入RE100並承諾將使用再生能源電力。藉由更多RE100的企業成員加入,且戮力推行更長遠、有力的行動,並證明這對商業營運會帶來好處,相信將會影響更多其他企業以更快、更好且更多元的方式,共同推動再生能源的進程。(點此看下篇

*本文轉載自台大風險政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