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日本政府在內閣會議上通過最新的「環境白皮書」:《環境.循環型社會.生物多樣性白皮書》,透露出一些不一樣的訊息。
有別於去年強調《巴黎協定》的重要性,今年內容除延續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SDGs),另外再加入區域永續議題,並以「透過地區循環經濟打造區域環境永續」為題,納入第五次環境基本計劃提及的「地區循環經濟」概念,希望活用各地資源、為地方社區帶來活力。
跟上國際浪潮,加速SDGs和綠色金融
這次新發表的環境白皮書,日本指出了兩個朝向永續社會的典範轉移概念,首先是以聯合國發佈的2030年世界永續發展目標(SDGs)為主,打算整合社會、經濟、環境三大框架,加速日本在17項SDGs方面的落實進度,制訂了許多報告文本及行動計畫,而且企圖融合民間企業與自治團體的力量。
另一個典範轉移概念,是有關《巴黎協定》制訂的脫碳方向及適應氣候變遷作法,除了加速發展電動車、擴大再生能源應用之外,政府也打算催促金融產業擴大以ESG(環境、社會、治理)為考量的責任投資,更在二月份的內閣會議通過了適應氣候變遷的相關法案。
根據環境省估計,為達成2030年溫室氣體減量26%的國際承諾,日本可經由一系列的再生能源和節能推動措施,創造約3.4兆日圓的經濟效益。對此,政府打算活用地方能源,將支付能源費用的對象從國外(進口)轉移到國內(地產地銷)、再從都市轉移到地方,為地方經濟引入更多活水。
地域循環共生,創造能源內需市場
位於九州福岡縣的三山市就是個好例子,在市町自治團體的主導下,當地民眾一起設立地方電力公司「三山智慧能源」,除了替家庭用戶提供電力服務,還連帶雇用40名僱員,增加地方的就業機會。
鄰近名古屋的「東邦瓦斯」,則把瓦斯汽電共生系統連結運河供熱技術,建構出日本中部第一套「區域能源管理系統」(CEMS)。都市及鄉村的交流方面,東京世田谷區和群馬縣的川場村,於2016年簽署了發電項目合作協議,由世田谷區居民購買利用川場村木質顆粒生產的清潔電力。
改變生活方式的相關政策,打出讓物品「從所有到共有」的共享經濟概念,其餘還包括「減少食物損失」、「減少物流再配送」等有助減少環境負擔的想法。建築節能方面也有新亮點,環境白皮書特別介紹獲得JIA建築賞的「竹中工務店」,可達到每年能源累積產銷量趨近於零的「淨零耗能建築(ZEB)」。剛拿下第27回地球環境大賞的「積水房屋」,更推出能源消耗達到零、或低於零(產出大於使用量)的「淨零耗能住宅(ZEH)」。
從剛出爐的2018年日本環境白皮書,不難看出日本政府為達成國際減碳承諾所做的準備,以及亟欲藉此過程加速社會轉型、並且同步活絡地方經濟的用意,值得台灣當局參考。
※本文轉載自低碳生活部落格,原文日本2018《環境白皮書》關鍵字:地域循環共生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