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山、朝海有機蔓生 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野根莖」 | 環境資訊中心
自然人文

朝山、朝海有機蔓生 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野根莖」

2018年11月11日
整理:環境資訊中心編輯室;圖: 國立台灣美術館

「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從視覺藝術策畫、展場意象構成、藝術事件發生,皆緊密地呼應主題「野根莖」拓展的台灣自然與人文地理議題。

野根莖_web主圖2

國立臺灣美術館主辦的「台灣美術雙年展」迄今已邁入第六屆,本屆台雙展由龔卓軍與周郁齡擔任策展人共同策劃,在議題與策劃思考的反覆討論之下,以「野根莖」為命題,試圖探索藝術社群組織方式、藝術事件的生成與野歷史的星叢匯聚,探討藝術是否存在一種「既非由上而下,亦非由下而上,野草生自中間隙縫」的蔓生方式。

野根莖是在自然、文化與社群的生發與經驗過程中間,迸發於空隙間的遊戲與表達張力。以藝術家的藝術計畫為根莖,藉由他們的創造延伸出野土地、野身體、野影像、野部落等根莖系,試圖呈現一截然不同的當代藝術地誌想像。

野根莖_web主圖1

這次的雙年展以多重觸角發展,延伸了五個根莖系:「野山海」、「野史野影」、「野身體」、「野星叢」、「野家屋」,同時以視覺藝術、電影、劇場、生活聚落、講座、工作坊等多種展演方式呈現,以事件發動與跨領域嘗試,呈現「野根莖」有機蔓生的場域精神。

其中「野山海」更邀請的當代的藝術家,依其存在處境的出發:山岳、海洋、荒野、漂流木、海廢、昆蟲等自然環境的多樣性,形成其創作材質與形式的思考。


東海岸佑 Blessing East Coast

參展作品〈東海岸,佑! 一起一起,自己自己〉便是生活聚落代表,藝術團體「東海岸,佑!」於8月中進駐國美館的戶外場域,以一個半月的時間,集體搭建「搭麓岸」共同生活,象徵群聚生活、集體勞動、天地為家的概念。

2018台雙展 野根莖

沙灘生活一景,於反美麗灣違建之「違.離」集體藝術行動,攝於臺東杉原海灘,2011。反反反行動聯盟提供。

2018台雙展 野根莖

沙灘上的搭麓岸,以藝術行為作為守護環境的表達途徑。攝於臺東杉原海灘,2011。反反反行動聯盟提供。

2018台雙展 野根莖

〈不要告別東海岸—高雄篇〉集體共構的搭麓岸,2011,漂流木、竹子、複合媒材。攝於「高雄國際貨櫃藝術節」。反反反行動聯盟提供。


王惟正 Uitsiann ONG

台灣這片島嶼的島民,歷經各種族群到現在的台灣人與新住民的多元族群社會,在「居住者」的另一面向,默默住著一群最原始的,有些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的「島民」。牠們沒有保育類光環的加持,甚至常被遺忘,但牠們確是真實與我們共同呼吸著。

《sp.島民》,將這些默默無名的「島民」,透過超微距攝影的角度,呈現牠們的真實存在。也反思,公部門速食化地擷取台灣元素之外,是否有其他精彩的可能。若是在沒有意識到這些島民的存在時,牠們就已經消失,將會是我們的悲哀。

 

2018台雙展 野根莖

〈sp.島民-大細櫛角蟲〉,2018,攝影、昆蟲標本。100 x 120 公分。藝術家提供。

2018台雙展 野根莖

〈sp.島民-大紅緣黑星吉丁蟲〉,2018,攝影、昆蟲標本。100 x 150 公分。藝術家提供。

 

野根莖─2018台灣美術雙年展
展期|2018.9.22-2019.02.10
地點|國立台灣美術館戶外廣場、E亭、大廳、103-107展覽室、201-202展覽室

 

:「搭麓岸」為原住民語,有聚會所、在野地上搭蓋的房子等意義,屋子中央置放升火用的石堆,具有在地生活與儀式意象的文化象徵。

※本文整理自 國立台灣美術館 ,僅收錄部分作品,更多訊息請至其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