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人造太陽」突破以攝氏1億度運行 望未來供應充足清潔能源 | 環境資訊中心
中國新聞

陸「人造太陽」突破以攝氏1億度運行 望未來供應充足清潔能源

2018年11月14日
摘錄自2018年11月14日聯合報報導
本單元由編輯部摘錄每日重要新聞,讓讀者能快速掌握過去24小時內,台灣及世界各地發生的環境大小事,並作為環境事件的歷史紀錄。

據報,有中國「人造太陽」之稱的全超導托卡馬克大科學裝置EAST近期取得重大突破,實現電子溫度攝氏1億度等離子體運行等多項重大突破,獲得的實驗參數接近未來聚變堆穩態運行模式所需要的物理條件。

EAST是中科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自主研製的磁約束核聚變實驗裝置,是世界上第一個非圓截面全超導托卡馬克,也是中國第四代核聚變實驗裝置,實驗裝置的目標是讓海水中大量存在的氘(音:刀)和氚(音:川)在高溫條件下,像太陽一樣發生核聚變,提供源源不斷的清潔能源,所以也被稱為「人造太陽」。

根據科學家分析,如果未來能建成一座1,000兆瓦的核聚變電站,每年只需要從海水中提取304公斤的氘就可以產生1,000兆瓦的電量,照此計算,地球海水中的45萬億噸氘,足夠人類使用上百億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