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來報報】循環方能實現共生——訪台灣春池玻璃感悟 | 環境資訊中心
台灣新聞

【你來報報】循環方能實現共生——訪台灣春池玻璃感悟

2018兩岸媒體交流系列報導

2018年12月09日
文:方飛艷(深圳天天閱讀文化發展中心監事)

編按:11月上旬,台灣環境資訊協會舉辦「2018兩岸媒體交流」活動,邀請中國媒體記者來台,以「台灣小而美的綠色經濟」為主軸,一路探訪台灣地方創生、循環經濟及公民電廠,領略台灣民間豐沛的環保能量。本系列文章,邀請中國媒體記者,以中國、媒體人的視角,來看台灣小而美的綠色經濟案例,對照兩岸能源、減廢、在地發展的異同。


人的一生會有多少次的偶遇,又會有多少次兌現間隔年的機會?十一月的我,美國回來後的兩年多里,第一次忙碌中略帶焦慮。猶憶起,幾個月前跟老郭約過,這一趟的台灣之行。

不到兩個小時,便接到了溫柔的問候,高雄到了。台灣並不是第一次來,但高雄的霧霾卻是第一次見,第一次知道寶島內的人民也有空氣質量的困擾。開始,認真檢視此次行程的主題。

這一路從墾丁到台北,遇見了精神矍鑠、互助有愛的社區媽媽們,以及全情投入到綠色經濟某一環的台大博士們。在只能看樣板戲的今天,我喜歡沐浴在太平洋吹來的風中,它是自由的。青銀共建的世界裡,再一次看到了台灣的內核競爭力,無關乎經濟指數和數據。

製造業待了近十四年的我,此間有幸去了幾間綠能工廠。

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攝影:高宏松
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攝影:高宏松

春池,主要產品新竹三寶之一:玻璃

春池玻璃 (Spring pool Electrical handmade Glass,SEG)是一個致力於推廣「綠能玻璃」的品牌。目前跨足於工業原料、科技建材、文化藝術與觀光工廠,本業為專業回收玻璃與再處理之企業,目前在新竹與苗栗有五座廢玻璃處理、再加工廠,回收的廢玻璃約佔台灣的七成。通過對玻璃的回收再制,將原本已經廢棄的玻璃,重新給我們認為是廢品的玻璃垃圾賦能,以傳承、創新、綠能的品牌精神,推廣綠色產業。

為了推廣綠色環保效能,SEG於2007年捨棄不可再生能源的瓦斯及重油八卦窯,改為電能溫控可再生能源的電極式窯爐,溶解溫度1500度,不但更具有環保效益, 還會使玻璃的質地更加透亮、堅硬。

經過30年歲月的洗禮,如今玻璃產業外移的時代逐漸失去原有的根基,春池秉持著傳承玻璃工藝的精神,肩負起傳承窯爐熱塑的使命,讓充滿綠能價值的環保玻璃,在台灣繼續發光發熱,也使新竹玻璃工藝的薪火能夠繼續傳遞下去,純手工所製作的玻璃工藝品,添加了環保再生玻璃原料,在傳承玻璃工藝與環境保護之間取得雙贏的平衡點。

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展售區。圖片來源:xalekd(CC BY-NC-ND 2.0)

2012年春池綠能玻璃觀光工廠正式對外開放參觀,參觀的內容包含五大區域,簡報區、DIY室、窯爐區、設計室、展售區;可以通過專業的解說導覽,瞭解玻璃的相關知識,及台灣玻璃的歷史和玻璃回收再利用的過程。火與光之間,國寶級的玻璃師傅現場的吹製藝術,一條條剔透的玻璃彷彿在跟我們講述,新竹玻璃產業文化發展的這些年,台灣島內綠色經濟的這些年。

觀光工廠內師傅正在製作玻璃製品。攝影:陳宣竹
觀光工廠內師傅正在製作玻璃製品。攝影:陳宣竹

從沒想過我們不知如何處理的燈管、手機屏幕、不小心打碎的玻璃杯,可以經過春池這樣的企業賦能,火光和技藝的回轉後重生,變成擺在我們面前的防火建材、美到不忍觸摸的工藝品。

你能相信他們的前身是廢舊玻璃嗎?

除了手工藝品擺件外,春池也用再生玻璃製造出許多生活用品,就連明星(林俊傑)都在春池訂製手印杯⋯⋯

林俊傑手印杯。攝影:高宏松

既保證了企業的收益和競爭力,又有效的施行了企業的社會責任。春池可謂是產、學、研、教、游的綠能企業之標桿。

有限的資源,無限的需求,經濟發展的目標不能再以追求產能為目標。從「獲取--製造--丟
棄」的線性經濟模式轉入,轉入「製造--使用--回收」的循環經濟模式,將會是大趨勢。

求之於勢,不求於人。循環方能實現共生,春池SEG,讓我看到了未來的更多可能。

※更多「2018兩岸媒體交流」精彩報導,請點連結

※本文轉載自不二之約〈循環方能實現共生——訪台灣春池玻璃感悟色